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加快推动黔江经石柱至万州高铁项目建设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用好用活《行千里 致广大——重庆人文丛书》综合施策推进公办幼儿园规范运行和管理对在轨道交通上“开功放”行为进行管理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在重师大北碚校区成立重庆书法学院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打造巴蜀文旅走廊扶持“两群”区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005版:2022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
加快推动黔江经石柱至万州高铁项目建设
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
用好用活《行千里 致广大——重庆人文丛书》
综合施策推进公办幼儿园规范运行和管理
对在轨道交通上“开功放”行为进行管理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
在重师大北碚校区成立重庆书法学院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打造巴蜀文旅走廊
扶持“两群”区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福祉新期待

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
——市文化旅游委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和市民共话“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本报记者 韩毅 向菊梅 杨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文艺创作和展演,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重庆如何提升文艺作品质量?今年全市两会期间,记者邀请市文化旅游委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及部分市民就此展开探讨。

  市民期盼

  优质文艺作品有待增加

  “互联网+文艺”有待探索

  “川剧《江姐》、歌剧《尘埃落定》、话剧《红岩魂》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尘埃落定》获第24届曹禺剧本奖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原创魔术节目《仙豆》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金奖,太厉害了!”1月21日,谈到重庆文艺作品质量,市民王婧夸赞不已。

  实际上,我市近年来涌现了大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比如,2021年,我市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辉煌百年路,阔步新征程”艺术展演,遴选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创作的15部优秀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市巡演120场,吸引观众30余万人次。

  民族歌剧《尘埃落定》、京剧《秦良玉》、芭蕾舞《大足气韵》还分别参加第四届中国歌剧艺术节演出、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和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

  同时,以同名小说和电影故事为蓝本的红色题材杂技剧《一双绣花鞋》、以时代楷模毛相林脱贫攻坚事迹为素材的话剧《天坑问道》成功首演;以红岩英烈张露萍事迹为素材的舞剧《绝对考验》完成试演;新推出红色革命题材舞台剧《重庆·1949》、曲艺剧《记兿·山城》、沉浸式芭蕾剧《胡桃夹子》等文旅融合驻场演艺。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认为,重庆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希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此外,“互联网+文艺”等新形态也尚待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探索和尝试。

  委员建议

  做好整体规划

  多途径提升文艺作品质量

  “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今年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武隆区知联会会长刘培建议,我市要做好整体规划,多途径提升文艺作品质量。

  第一,文艺作品要突出主题。重庆文化丰富多彩,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以本土文化为特色的文艺精品。同时,文艺作品展演要善于创新,可采取“场内+场外”“线上+线下”等形式,既要适应中老年群体,又要让青少年喜欢,让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

  第二,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对于文艺作品质量提升,重庆要有整体规划,并制定专项奖励政策,鼓励创作者冲击国内国际大奖,鼓励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出国门,通过作品交流、展演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同时,制定考核政策,对文艺作品创作数量、质量和展演数量、质量、影响力进行年度评估,纳入区县政绩考核范围。此外,各级财政要预计文艺创作展演经费,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

  第三,抓实基层文艺创作队伍建设。一是创新基层文艺人才选用机制,如针对文艺人才工作的特殊性,可降低对基层文艺人才选用的学历、身份、地域的限制。二是加强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三是挖掘农村文艺人才,培养基层文化能人。

  部门回应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市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具体举措包括: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指导市级文艺院团开展创作工作,着力推进街舞剧《超燃的青春》(暂定名)、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方言剧《疾风知劲草》等作品创排,扎实做好民族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民族管弦乐《告别千年》等作品的修改打磨。

  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动文艺院团多演出,聚合“两江四岸”演艺资源,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长嘉汇演艺集聚区。推进市级院团驻场演艺发展,推动形成每个市级院团都有一台不同类型驻场演艺的局面。筹办全国优秀话剧小剧场剧目展演季、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第五届川剧节、第七届重庆市舞蹈比赛等艺术展演、比赛活动。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充实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和媒体宣传矩阵,做好文艺评论成果运用,营造健康评论生态,进一步提高我市文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持续办好乡村“村晚”、乡村艺术节、“戏曲进乡村”“流动文化进村”等乡村文化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