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近日报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某地一部门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在是否将湖面蓝藻治理列入清单问题时引发了内部的争论。有人认为,蓝藻治理是难题,防控难度大、耗时长,短时间难见成效,可能出力不讨好。
“会不会出力不讨好”,是当下一些干部决定是否干事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群众用什么标准评价党员干部?就是办没办实事,出没出成绩。敢于担当作为,办好实事,是群众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抛下私心杂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但也不能忽视,有一些干部急于出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为了短期见成效,个别干部专挑容易干、见效快的事情干,而工期长、短时间难见效果的事则能躲就躲,甚至出现了“干部等着捡垃圾”的怪现象。
为什么有部分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究其原因,一是这样的实事容易办成,而且就在领导们的眼皮子底下,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看似效果立竿见影,实则成了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二是不少领导浮于表面、好做显绩,对那些“面子活”大加赞扬,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千方百计完成“领导喜欢的实事”;三是短时间能见成效的实事,一般能够灵活处理,花费经费少,上次打扫垃圾,下次清理河道,仅仅需要提前准备普通工具就可以,而一些类似湖面蓝藻治理这样的实事,投入资金大,周期长,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一些习惯了做“短平快”实事的干部自然不愿意触及。
想改变办实事专做表面文章的怪象,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啃硬骨头”,在做好“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显绩同时,更加重视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二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不仅要看办实事取得的显绩,更要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潜绩,只有善于发现、表彰并提拔重用那些钻研于事而非钻营于人的干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某些干部为博取上级领导赞扬而办事的心理。三是要让实事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既在事前做好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和决策参考,也在事中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办到实处,真正让办实事成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