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 |
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职业院校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上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着力打造“明理课堂”“增信课堂”“崇德课堂”“力行课堂”四大课堂,以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党建引领,激发育人新动能,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样本。
抓学习、强引领
“明理课堂”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强调。
基于此,学校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贯彻办学治校全过程,以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完善系列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机制,打造“明理课堂”,夯实理论根基。
学校聚焦“学”字,构建“领导带头学、党员常态学、创新形式学”的全覆盖多层次学习体系,建立党委会理论学习第一议题机制,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委会第一固定议题,党委班子按照“领学+分享”的方式,由领学同志在读原著、学原文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分享学习体会,推动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建立“1+2+N”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1人进行领学串讲,2人领学并分享体会,其余同志围绕学习内容跟进分享学习心得,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建立理论专家进校辅导常态机制,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抓创新、重特色
“增信课堂”让研思氛围浓起来
“理论知识变为内在的理念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还需要通过多样的方式,让理论落实落地,结出丰硕成果。”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说。
学校着力打造“增信大课堂”,一方面组建以党委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理论学习宣讲团,采取“菜单式服务、面对面宣讲”,按照分管联系领域,“一对一”定点开展示范宣讲;中层干部立足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面向所在单位开展带动宣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深入课堂、深入宿舍,线上线下联动宣讲,目前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理论宣讲170余场次,覆盖师生1.9万余人次。
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学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类学生社团“青风研习社”,社团围绕经典阅读、读书报告、时事评论、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打造红色艺术思政课《毛泽东诗词赏析》,以“诗、史、舞”三合一的方式,生动呈现高质量精品思政课,还通过“诗舞剧+子微课”的形式进行对外推广,受到高度好评。
重实践、促发展
“崇德课堂”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走进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抄”,此时台下坐着的30多个学生没有笔记,更没有课本,而是戴上VR头显,沉浸在历史事件……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VR载体,开展研学实践,丰富“崇德课堂”内涵,让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之情。
学校以“VR+红色教育”为抓手,重点围绕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借助“5G+3D+VR”虚拟仿真技术手段,打造“1+2+3”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平台。加强与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单位协同合作,打造红岩精神数字博物馆,开发《红色掌柜》《新华日报》《统一战线》等红岩精神虚拟仿真项目,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
其中,VR红岩精神虚拟仿真系列数字资源及红岩精神数字博物馆成功入选“不忘来时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展”,学生志愿者赴北京担任革命文物展红色讲解员,志愿解说工作得到北京大学退休教职工合唱团的高度赞扬。依托学院牵头创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助力巴南区教育综合实践中心、成渝部分高校开展思政研学活动。
为了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将“三会一课”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情景式实地研学活动22次,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781人次。学校还着力打造“行走式思政课”,在实践中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解难题、办实事
“力行课堂”彰显服务育人大作为
几年前,针对学校文体设施有限的问题,学校因校制宜,大力推广操舞运动,几年下来,学校操舞运动水平不仅得到提高,获得国际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24项,市级奖项17项,还与奉节、江津、忠县、北碚等区县建立了密切校地合作关系,开展社会服务,荣获重庆市“体育五星推广基地”“国家排舞、广场舞推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学校着力打造“力行课堂”,坚持靶向思维、定向施策、限时推进,用心用力为师生服务。
学校建立“51844”(我要办实事)工作机制,聚焦提高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等8个项目,围绕党员干部、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离退休人员4个群体,着力加快进度、强化力度、提高温度、增强效度4个维度,分层分类开展工作。
学校还建立师生急难愁盼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校级层面、二级单位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多渠道收集问题、意见、建议,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或答复,形成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
服务和担当乡村振兴的重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学校党委班子带队赴酉阳开展实地调研,牵头成立建设重庆市中华职教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着力打造成为重庆地区提供乡村人才振兴模式示范样板。
夏友福 周琴 黄平 图片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