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学生们正在积极备赛 |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国赛”)全国总决赛上,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重庆水电职院”)斩获“2银1铜”,获奖名次及数量位居高职院校前列,创下学校历届参赛的最好成绩。
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重庆水电职院多年深耕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标定位,从师资队伍、平台搭建、课程体系等多方面搭建起了良好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创新创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重庆水电职院获评重庆市首批创新创业“双百”示范建设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屡创佳绩,获奖位居全市高职院校前列。
筑巢孵化
重点培育服务好
11月25日,重庆水电职院大学生创业园里,年轻的“创客”们在办公区或伏案忙碌,或三五一组研讨交流。国赛银奖“灭火卫士”项目正是在这里孵化。
“灭火卫士”项目负责人彭登辉来自市政工程学院2019级园林工程技术1班,曾服役于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在多年的灭火救援中,彭登辉发现一般灭火器的操作存在一定难度,许多人在发生火灾时不会使用,于是萌生了发明一个操作简易灭火器的想法。退役后,彭登辉回到学校,邀请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团队,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考察认定,导师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具备可操作性和发展前景,满足立项要求,可以进行重点培育孵化。随后,园区启动孵化程序,安排学院副院长陈吉胜等4位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对技术工艺、发展规划、成果转化、市场投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一路走来,这个9人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上千次试验、数百次走访……终于在2020年底研制出一款便携易操作、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低频声波灭火器。
“园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帮扶,我们只负责拎包入驻,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进行研发生产。”说到这里,彭登辉脸上流露出的满是感激。
有平台项目才能落地,人才才能得到实践。2017年,重庆水电职院在校内建成387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以凸显基地育人功能为核心理念,打造了集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创业体验、项目孵化和创业服务“六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各个阶段的需求。
硬件上,园区为每个创业企业提供了20平方米的免费场地,设置多功能路演厅、咖啡书屋、创新创业教研室等功能区域。园区定期开展创客沙龙·半月谈、精英班培训、创业模拟训练等活动。每年设置项目专项基金100万元,按照3000元至2万元的标准补助学生创业项目。
开园至今,上百个项目在这里完成孵化顺利“毕业”。目前,园区有30个在孵项目,20个培育项目,学子们的创新创业之旅将从这里起航。
课程改革
全员双创氛围浓
这几年,重庆水电职院创新创业项目数量惊人,类型广泛。看着满墙的奖状和证书,不禁让人思考这所高职院校学生骨子里的“爱折腾”基因和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到底从何来?
“1+1+1”人才培养模式回答了这一问题。该模式下,新生入学必修1门创新创业必修课,启蒙创新创业意识,覆盖面100%;1个辅修专业模块即学校专门设置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制定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个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是指通过“创业协会—创客沙龙—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创业项目”五维协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该模式是学校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分层次、全过程,让创新创业对象从“小众”向“大众”过渡。以下这组数据便颇具说服力:2020级选择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达689人,在校学生参与实践训练6300余人次,占比81%。
竞赛机制也是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学校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通过比赛层级分类,对学生和导师进行成果认定与表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今年斩获国赛银奖的创业项目“金豆豆食品”,项目组所有成员均获得免试“专升本”资格。该项目负责人周兴鹏是市政工程学院2018级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目前已顺利进入重庆科技学院就读。
周兴鹏及其团队的“专升本”并不是个例。得益于重庆市教委出台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对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及以上者,学校可推荐其免试“专升本”,这一政策也被写进学校的竞赛管理办法中。
在大赛引领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指数不断攀升。翻开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创新创业荣誉薄:近3年,全校师生共获得国家级银奖4个,国家级铜奖5个,市级金奖17个,市级银奖25个,市级铜奖69个,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完善体制
创新创业可持续
在重庆水电职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教师人人指导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从组织保障、教学模式、平台搭建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级部署和要求,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学院副院长陈吉胜介绍,近年来,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从“怎么做”向“要做好”“要做优”的华丽转变,让创新创业“可持续”“不断电”,学校在体制改革上下了很多功夫。
据悉,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重点突出激励措施,面向创新创业配置办学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同时,学校构建了与部门业绩、与教师业绩、与学生业绩、与职称评审挂钩的“四挂钩”考核体系,调动全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2020年,就有3名教师因创新创业工作业绩突出晋升职称,52个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获得奖励。
针对学生,学校设置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将学生业绩计入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推优入党挂钩,多名学生因创新创业业绩突出留校工作。
重庆水电职院院长王顺克表示,面向“十四五”,学校将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面向现代水利前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基于“3+1”人职匹配就业模型,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应用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总引擎,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何霜 杜林燕 王玲美 图片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