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伴随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部署渐次展开,海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踏上新征程,进入新阶段。共同富裕有了更新、更深的时代内涵——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为何这个时候把推动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向着更长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并提出重大举措。
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此刻的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把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论述国家富强时就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改革开放后,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宣示。
初心永恒,承诺如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船稳当奋楫,风好正扬帆。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重要会议指出: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全面深刻、开创性回答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放眼全球发展大势,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
到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指出。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
虽然中国经济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受地域、城乡间资源禀赋等国情所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与发展阶段伴生的“成长烦恼”同样存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也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养懒汉”,更不是“劫富济贫”。
当前,有个别声音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曲解为打击民营经济;把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对个别演艺人员偷逃税进行“顶格”罚款等对不合理收入甚至是非法收入的规范取缔行为,理解为打击高收入群体。
事实上,无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还是推进教育“双减”、房地产调控等对一些行业进行规范管理,都是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务实行动、必要之举,不针对特定所有制企业,更不是针对特定所有制的特定企业。本质都是打造更公平市场环境,推动各种要素充分自由流动,让企业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百姓有更公平机会。
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这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
靠什么实现共同富裕?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依然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就在几个月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示范探路的使命——文件名称中也着重强调了“高质量发展”这五个字。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虽然中国经济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但不少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在中国的3倍以上,差距依然不小。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不容忽视。要在持续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厚植共同富裕的基础。
“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
促进共同富裕,于国家而言,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于个人而言,共同奋斗是根本途径。
共同奋斗的征程中,既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又要弘扬勤劳致富精神,鼓励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创造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富裕”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共同”需要我们一起为之奋斗。
怎样更好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内涵广泛丰富,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是一把关键钥匙,其动向备受各方关注。“三次分配”“橄榄型分配结构”等也迅速成为热词。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稳定发展大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更加凸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不能割裂。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个别声音夸大第三次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作用,甚至把鼓励第三次分配解读为“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曲解甚至是错误。
第三次分配并不是“逼捐”通行证,且“捐”(第三次分配)并不优先于“酬”(初次分配)和“税”(再分配)。韩文秀明确表示,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的,不是强制的,国家税收政策要给予适当激励,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起到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
不少专家表示,当前中国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上都存在着一定改进空间,初次分配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来保证各个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再分配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有待提高;第三次分配可通过税收调节更多发挥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由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0%,而国际上一些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约在50%至60%。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下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目标。
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将是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工作方向。
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
踏上新征程,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凝聚最大共识、开启光明前景。
这是一个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向前的光荣使命:接续全面小康,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激发着亿万中国人民勤劳奋斗、开拓创新的豪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这也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我国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惟因征途万里,所以豪情万丈。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障——
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建立了新中国,摆脱了千年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正在走向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大道。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正在稳步推进中……
大道笃行,虽远必至。
14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也必将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张旭东、安蓓、孙闻、于佳欣、王立彬、王雨萧)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