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从“学世界”到“看中国”让中国飞机设计有了“灵魂”用好地铁“活塞风” 建筑更温暖更节能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微环境重塑”新技术 提升白血病诊治水平小足踝手术 做出“大文章”自立自强勇争先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核安全从“学世界”到“看中国”
让中国飞机设计有了“灵魂”
用好地铁“活塞风” 建筑更温暖更节能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微环境重塑”新技术 提升白血病诊治水平
小足踝手术 做出“大文章”
自立自强勇争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部分获奖项目
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主持完成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用好地铁“活塞风” 建筑更温暖更节能

□本报记者 李星婷

  11月3日,由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主持完成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为建筑热环境低碳节能提供理论方法、技术、产品装备等。

  据了解,我国近20年来建筑体量和建造能力快速提升。但由于我国缺乏建筑热环境理论和营造技术,长期参照欧美标准和方法,导致建筑能耗高,热舒适差。

  “在建筑能耗方面,其中约2/3被用于建筑热环境营造。”李百战介绍,于是,从2002年开始,团队开始进行建筑热环境研究。

  团队首先创建了动态环境人体热舒适自适应理论,建立适合不同地域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团队相关成员介绍,不同的气候区应该有不同的设计和营造方法。

  有了理论指导后,团队提出基于人体热舒适的建筑热环境节能设计方法与新技术,构建热环境绿色营造技术标准体系。如结合现代分子生理学研究,对大型公共建筑提出以环境舒适和能源高效利用为目的的设计方法;并配合温度、湿度、风速等多种参数,使环境能够高效、智能化满足人体热舒适度需求。

  每个项目团队都因地制宜进行环境设计,如在地铁站,车辆进入隧道时会带来“活塞风”,团队进行合理设计,利用好风能。目前,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重庆机场等30余项重大工程,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该技术近3年带来新增产值35.72亿元,新增利润4.73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