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师黄橙橙在“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上执教《走进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 |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大渡口区“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推进一年来,在没有参考范本的前提下,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精心组织全学科、全学段开展实践探索,教研员带领核心研究团队立足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从定位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发评价工具等方面研制实践方案,初步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个个在育人”的良好局面。
创新方式
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理科教学
对于理科而言,课程思政元素很少直接显性存在于教材内容之中,如果理科教师生硬植入思政元素,将很难让学生产生内在认同。
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组研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对教材展开分析,挖掘较为明显的思政元素,并将分析成果和实施方法在全区进行了分享,引导和鼓励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随后,学院通过举办课程思政微视频制作竞赛,组织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研究。在收集的近100个课程思政微视频中,不乏通过认识数字渗透“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等道理的教学案例。同时,还适时开发一系列优秀课例。比如,有引导学生爱护环境的《一亿有多大》,还有讲述邮政编码由来、揭示邮政编码秘诀、感受邮政服务快捷的《数字编码》。
学院同步组建起微视频资源库,将优秀视频案例在全区进行推广。此外,组织教学观摩等活动解析优秀案例,大幅提升数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和能力。
除数学外,其他理科也在带领全区中小学教师潜心探索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如初中生物通过案例法、游戏法和故事法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高中物理教研组提出“五有”策略确保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等。
双线同行
课程思政彰显体育文化魅力
体育学科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强健学生体质的任务,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鼓励并指导各校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两个渠道渗透思政教育。其中,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全区各小学推广的篮球比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普通的篮球比赛不同,比赛要求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设计投篮、传球比准等项目,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该活动还设计了竞猜“胜负”环节吸引师生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为班级拉票,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
课堂上每个环节都有精心设计的思政育人细节。如开课前师生相互击掌问好,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以礼待人。在快速跑教学中“挑战比赛环节”,设计“中国版图”拼图游戏,让学生在快速奔跑中拼出“中国版图”,既达到了快速跑教学目的,又根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思政就像盐溶于水,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中,达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效果,这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大渡口区小学体育教研员郭平老师时常这样说。
精准解读
读懂教材中的思政人文力量
语文、美术、历史等人文学科具有天然的育人优势,思政教育内容均已自然融合在教材之中,但如何精准解读教材、如何在课堂上水乳交融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统编版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编排。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渡口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设计了“单元整体,纵横联系”的方法解读统编教材,最大化落实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
此外,科学课把科学发展史上那些丰富浩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机;美术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不忘提醒学生保持清醒头脑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方式和途径虽各有不同,但大渡口中小学的所有学科都已踏上了课程思政初探之路,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为推进大渡口“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工作贡献着才智。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谷小平表示,接下来,学院将带领大渡口各校进入全面实验探索阶段,争取到2023年底,在全区培育和遴选出3个区级“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示范学校、6个优秀教学团队、15门教研课程、50门(个)优质课程思政资源、若干优秀教学案例。
谭茭 吴小西 王玲美
图片由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