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走协同之路
中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万达开发展带来希望。去年,三地签订《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产业协作发展战略框架协议》,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三大区域产业集群。三地实行错位发展,强链补链延链,强化协同与差异化,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达州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和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复合肥料、高品质无机化工产品;万州打造高性能合成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开州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比如今年5月21日,万州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建材基地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将建设水泥智能化示范工厂、智能化绿色矿山等系列项目,不断补齐、延伸、做强新材料产业链。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按照“整车+配套”的思路,万州重点发展商用车、改装车、新(氢)能源汽车;达州研发生产汽车电池组、新能源汽车配套组件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州重点发展车身冲压件、车身片件,培育发展车载导航系统、车联网系统等零部件及系统开发。
生物医药产业则按照弱势产业抱团发展思路,三地依托川东北、渝东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培育中药产品,形成种植、加工到制剂的产业链条。
以长安跨越为例,一辆长安跨越新车在万州下线,它的车架、货箱等来自60公里外的开州,而电池组和橡胶油管产自160多公里外的达州。截至目前,开州千能实业已为万州长安跨越生产车架、货箱等配套产品2.7亿元。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地融汇供应链、物流和汽车金融等资源,不断补齐配套短板,抱团发展。
此外,达州钢铁集团公司已累计在万州上岸转运铁矿石3000万吨;开州紫建电子在万州布局锂离子电池项目,可年产5500万只;渝东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也正推进建设……
过去,万州经开区、达州高新区、开州浦里新区分属三地各自所有。现在,三地整合三个开发区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区域同价的原则,共同建设“万达开”统筹发展工业示范园区,打造万达开川渝合作经济新区(飞地园区)。
“坚持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多链条融合发展,统筹建设产业生态。”万州经开区负责人称,产业链上,重点引进聚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下游精深加工关联协作企业,加速构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资金链上,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和融资服务;服务链上,建立万达开企业协同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内陆铁路水路对外开放口岸,申建综合保税区和成渝自贸区协同发展区。
走好协同之路,万达开还要按照产业布局、投资准入、土地出让、财政扶持、要素保障“五统一”原则,整合招商力量,统筹开展招商引资,以珠三角、长三角、成渝核心圈为主攻方向,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共同开展招商工作和承接产业转移。
截至目前,万达开协同举办的重点招商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已成功签约招商合作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232.1亿元;实施万达开“英才计划”,引进“双一流”高校全日制研究生2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