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第三届西洽会开幕式暨2021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在我市举行,共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党中央定位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承担着“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设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等重点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重庆应进一步强化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定位,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奋力开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着力提升通道服务水平,让通道“活”起来。发挥重庆作为通道运营组织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沿线省区市围绕铁海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等多种运输模式,规范制定统一服务产品名称和标准化服务规则,精心打造高品质通道服务品牌。加快形成通道物流规模效应,纵向提升铁海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等班列开行频次;横向拓展线路网络,积极探索开行重庆至湛江港铁海联运班列,推动与海南洋浦港合作,筹备开行中老跨境直通班列。着力深化物流降成本举措,在提升服务品质基础上合理推进铁路运价下浮,探索建立铁路货物运输“负面清单”,扩大优惠运价适用范围。推动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开发信息查询、“一站式”政务服务、在线审批、实时监控等功能,研发通道指数,打造运行“晴雨表”,实现铁路、公路、水路信息统筹和互联互通。
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让通道“强”起来。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依托规模化通道形成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优势,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联合沿线省区市、东盟国家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培育枢纽经济,以五大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搭建贸产服务平台,增强物流对区域产业承载力,做大电子、生物医药、消费品等枢纽产业。加快发展通道金融,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试点,支持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共同研发通道金融服务产品,推动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和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构建通道金融服务体系。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筹川渝两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布局和功能设置,协调区域内铁路港、公路港、水港创新一体化物流服务,共建通道产业联盟、物流联盟,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统一大市场。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通道“畅”起来。以扩能升级为重点,提升中线通道运输能力,加快重庆与贵阳等重要枢纽间高速铁路建设,释放沿线普速铁路货运能力;加快推进渝黔、渝遂等高速公路扩能,畅通省际高速公路通道。以提高效率为重点,提升东线通道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广涪柳铁路规划前期工作,尽快形成重庆与北部湾的直线铁路通道。以强化物流组织能力为重点,完善市域交通枢纽建设,完善“一主两辅”枢纽,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团结村、果园港、鱼嘴货运站等主枢纽功能,提高江津、万州和涪陵等辅枢纽多式联运能力。以提升网络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物流节点建设,推进长寿、綦江、万盛等内陆无水港和黔江、秀山铁路货场建设等项目,提升区域货物集散能力。
扩大国际经贸合作,让通道“联”起来。深化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实施“重庆市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海外仓或分公司,促进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推动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对接,建立运营组织中心与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GCMS)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接,推动通道运营组织中心由服务“13+1”省区市合作,向服务RCEP“10+5”国延伸,引导通道沿线企业合理使用RCEP协定优惠关税,对接RCEP中的海关程序、技术标准等统一规则。用好国际会展平台,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大型会展,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澜湄合作与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发展论坛等,提升通道国际影响力。
深化共商共建共享,让通道“亮”起来。高效运行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定期召开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及时解决跨部门、跨地区重大问题,有序推进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措施实施。编制重庆与沿线省区市合作方案,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区域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推动内陆无水港、集装箱共享调拨平台、冷链基地等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享受“一带一路”优惠政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或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地方专项债支持力度。做大跨区域运营平台,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参与通道建设运营,以股权合作、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集聚优势资源。共同建立通道安全联络会商和执法合作机制,保障通道运输安全。
(作者系市委党校第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