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科产业扶贫奉节县雄森园豆腐柴生产车间。记者 吴刚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讯 (记者 吴刚)累计公益投入及捐赠超过17亿元,向国家贫困县投资近400亿元,带动11个区县近3万名群众脱贫增收——金科集团刚刚获得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背后,藏着这样一串数据。
作为重庆最大的民营企业,金科是怎么做公益的?首先是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近5年,这家企业累计投入近2亿元,在石柱县中益乡、奉节县平安乡、巫溪县天元乡、城口县沿河乡等地打造产业扶贫项目8个,带动上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其中,在石柱县中益乡,金科通过农旅融合模式,投资1亿元打造“金科·中华蜜蜂小镇”项目,通过构建“花卉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同样在石柱县,金科联合打造的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区,创新村企联合发展、明确产权移交村集体的扶贫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14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在奉节,金科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协议收购等方式发展豆腐柴产业,带动1335户村民种植豆腐柴4336亩,拉动就业250余人;在巫溪,金科投资200万元打造食用菌基地、宝坪冬桃基地,带动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600户,户均增收1万元。
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以此来带动其产业发展,是金科扶贫的另一探索。去年分拆上市的金科服务,背后是金科自己开发和外拓管理的上亿平方米物业,涉及业主上千万人。盘活这样一笔宝贵的资源来助推扶贫,金科通过举办社区直采、投放消费扶贫专柜等方式,将近两百万中等收入家庭与消费扶贫直接联通,5年累计消费农副产品超2000万元。
金科还捐资2000万元打造中国西南消费扶贫中心。目前,西部11省、全市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区县已全部入驻并完成扶贫产品布放陈列,汇聚扶贫产品3000余个,通过常态化举办消费扶贫系列活动,积极发挥市场优势,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推贫困群众种(养)得上、长得好、卖得出、有收益。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2016年以来,金科先后在石柱、忠县等11个区县投入1.38亿元,帮助修建硬化道路24公里,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对外通行质量,构建农副产品外销便捷通道;建设修缮民居、学校、停车场等基础设施20余座,帮助5000余户贫困群众危旧房改造,提升居民人居环境,激活当地旅游康养资源,盘活农民稳定增收存量,带动贫困地区近50万人次就业。
在常规性的慈善捐赠方面,金科也动作频频。5年来,金科捐资18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100多名、留守儿童2000余名;对留守儿童、“三无”老人、特困家庭等实行专项帮扶和兜底帮扶,目前已累计有10万户贫困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