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政府和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綦江区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好用好区融媒体中心,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重要抓手,要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公众正确认知,以主流价值引领、凝聚共识,提升基层社会认同。一是以平台为载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重龙头带动,坚持移动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以“大美綦江”移动客户端为核心,统筹管理好全区政务新媒体和社会宣传阵地,形成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提升重大资讯、关键信息、重要动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到达率和覆盖面。二是以内容为根本,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要发挥地域优势,创新开设本土方言轻喜剧《正经说事》,打造一批“晒平安∙晒治理∙晒效果”、南州文化等本地特色栏目,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要发挥典型带动,在“大美綦江”移动客户端打造“文明实践”系统,做深做实“德润南州∙新时代綦江人”栏目,用身边的人讲好身边的事,用身边的典型激励身边人,努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以技术为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要突出精准传播,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运用大数据准确了解群众需求,开展个性化推荐、精准化分发、定制化推送,实现信息和群众需求精准匹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发挥畅通民意作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用媒体畅通民意表达,让分歧在不断对话沟通中逐步形成共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矛盾,疏导群众情绪,还可以聚民智、集民力、汇民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设置议题引导群众参与。围绕党的大政方针政策、顶层设计、中心工作、重大动态,提前在媒体设置议题、话题,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加大宣介、阐述理念、澄清事实、引导观点。着力关注媒体评论区“第二舆论场”,增加互动频率,开展网络评论,促进基层社会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二是开设窗口让群众发声。开设问政、随手拍、市民有问等栏目,搭建群众与政府间沟通桥梁,建立多元主体耦合互动平台,鼓励支持群众主动发声,并建立群众反映、媒体问政、网上监督、政府回应的闭环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上联党委政府、下达社会公众,推进协商沟通,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沟通的能力。三是舆论监督为群众奔走。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用舆论监督的力量促进群众关心的问题落地落实,满足群众心理预期。另一方面,要长年开设“曝光台”“回音壁”,曝光不良现象、回应问题诉求,确保群众呼声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回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发挥精准服务作用,助力社会有序发展。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融媒体中心的职责使命,要不断完善媒体功能,为服务群众提供有利条件,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增便民服务。深化“新闻+服务”,在媒体平台开设“办事大厅”,加强部门联动,打通“信息孤岛”,消除“信息鸿沟”,深度参与智慧生活建设,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促群众增收。突出聚焦群众增收致富关键核心,推出“新闻+电商”,打造“红蚂蚁商城”,开展“晒产业∙晒产品∙晒幸福账单”全媒体推介活动,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帮群众纾困。要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抓准基层故事,通过深入浅出报道,直面为群众算收入账、明白账、幸福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綦江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