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钱花在哪 今年钱怎么花减“证”放权 让各类奇葩证明尽早消失大力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融合发展重庆应设立智能测评装备重大专项消费者容易“少看一眼” 监管部门应“多看一眼”规范“共享用工”新业态促进就业增效“智慧名城”建设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第008版:开启新征程 续写新篇章 2021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去年钱花在哪 今年钱怎么花
减“证”放权 让各类奇葩证明尽早消失
大力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重庆应设立智能测评装备重大专项
消费者容易“少看一眼” 监管部门应“多看一眼”
规范“共享用工”新业态促进就业增效
“智慧名城”建设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声音
市人大代表黎方银:
大力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陈国栋)今年全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党组成员、院长黎方银建议大力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融合发展,为建设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出更大贡献。

  黎方银介绍,川渝地区现有石窟及石刻8032处,是我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乐山大佛与大足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75个石窟及石刻分布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石窟出现风化脱落等现象,不少破损的雕塑、壁画还未能恢复原貌,在利用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力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融合发展。”黎方银说。

  他建议,以大足石刻研究院为依托,联合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大足建立“巴蜀石窟保护研究基地”。由川渝两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议,开展“巴蜀石窟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或者,由甘、川、渝三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议,开展“河西走廊、川渝石窟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建设。此外,依托大足石刻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巴蜀石窟保护利用传承科技创新基地”,包括建设“潮湿环境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巴蜀石窟监测预警中心”“巴蜀石窟数字展示体验中心”“巴蜀石窟非遗技艺传承实训中心”等。

  他还建议编撰出版《巴蜀石窟全集》,以充分反映巴蜀石窟的发展历程和整体面貌,填补巴蜀石窟研究和出版的空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