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还在熟睡,不知道纷纷扬扬的雪花,已经在梦中为她换上银装。
凉风,凉风——这是我梦中呓语千百遍的村庄,与盼望已久的一场雪惊喜拥抱。凉风村地处连绵起伏的七曜山脉,山连着山,林挨着林,平均海拔七八百米,冬天阴冷,但不常有雪。
小时候,我常常听见凛冽的寒风在村庄的山梁上奔跑呼啸,看见天空中飘着蒙蒙冬雨数日不绝,那冰凉的雨丝里偶尔也夹杂着苔米般大小的雪花。我和小伙伴们甚至已经兴奋地约好堆雪人、打雪仗的时间地点,但那些细小的雪花像一个个精灵,飘落地面的时候,瞬间变成了调皮的小雨滴,钻进大地的怀抱,并没有形成厚厚的积雪。我们那些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嬉戏的美好约定,也变成了美丽的泡影。
离开村庄多年,对村庄的眷念却与日俱增。村庄的一草一木都牵挂着我敏感的心,只要一得空闲,我就像一只归巢的鸟儿扑棱着飞回去。
进入新年,天气似乎比前几年更冷。小寒甫过,我就在想,村庄应该要下一场雪吧。冬月廿三那天晚上,三爷爷在电话里告诉我,下雪了,好大的雪,来年有个好收成啰。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驱车赶回村庄。村庄已是一片银色世界,池塘、瓦屋、磨盘都被皑皑白雪覆盖,屋檐垂下长约20厘米晶莹剔透的冰柱子,滴滴答答淌着冰雪消融的雨水。一些早起的人家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那些熟悉的连接各家各户的小路都隐没在雪被下,让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三爷爷的屋门虚掩着,火坑里柴火还未燃尽。炕沿上方挂着一排腊肉、十来串香肠,在烟熏火燎中冒着油亮亮的光,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屋外几行深深浅浅的足印通向山梁,看来老爷子又到山梁上去看他的“宝贝”去了。
山梁上是一个雪莲果种植“基地”——其实就是3户人家相连的地块整合起来,小有规模地种植雪莲果。雪莲果被誉为“地下水果”,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因其皮薄汁多、无渣,不仅可削皮直接生食,还可炒肉丝、下火锅、炖鸡或排骨食用,并可加工成果脯、果脆片、果冻、果糕、罐头等;叶片与花瓣可制成果茶,冲泡饮用;茎秆可制作优质饲料等。
来到山梁,一道硬朗的背影正在风雪里指指点点。走近,正是三爷爷在对另外3个男人边比划边说,要尽快把地窖周围的积雪清理掉,以免积雪融化后,雪水流进地窖,把雪莲果种损毁了。原来,雪莲果名字中虽有个“雪”字,但却“面子薄”,破皮或者水泡都会迅速坏掉,尤其是留种的雪莲果更要好好保护。3个男人一面点头,一面加快手里的动作。
三爷爷转身看到我,哈哈一笑,大声喊道:“生娃子,大雪天为你打工,给我带酒没有?”我连忙拿出一罐酒,说:“三爷爷,我看您锅里腊肉炖得香香的,咱爷几个干完活好好喝一盅。”三爷爷笑骂道:“就没有看见你小子做过吃亏的买卖。”
三爷爷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退休后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因为在农村学校半工半农搞惯了,三爷爷对城里的退休生活很不习惯,碰到我就要唠叨一番,说要回农村去住。
2015年,恰逢单位对口帮扶万州区走马镇凉风村,我对村里的情况最熟悉,主动认领了村里的3户建档贫困户。刚开始,我自信满满,以为很快就会帮着他们走出困境。没想到几番动员下来,这3户人家竟一点不着急,根本没拿我的“上蹿下跳”当回事,一时间竟没有找到脱贫的良策。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三爷爷再次向我抱怨说想回农村,让我帮忙做做他儿子即我堂叔的工作。我灵机一动,决定让三爷爷作为我的帮扶“顾问”,精准施策带领3户人家脱贫。我说这么伟大的事业,堂叔一定会同意的。
就这样,三爷爷当即跟我一起回村。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决定搞雪莲果项目。2016年,3户贫困户仅靠种植雪莲果,人均收入就达到了5000元以上,当年顺利脱贫。第二年,扩大种植规模后,人均收入更是达到18000元。三爷爷这个脱贫“顾问”俨然比我这个帮扶责任人更上心,村民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爱找他商量,三爷爷“顾问”的名头也越来越响,还被十里八乡尊为“乡贤”。
临近中午,雪停了,太阳也拨开云雾,金色的阳光和洁白的积雪交相辉映,村庄仿佛一个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三爷爷在喝下二两温酒后,指着我的鼻子放出豪言:你小子等着,我不但能够做好你的脱贫攻坚“顾问”,还要继续做好你的乡村振兴“顾问”。
我大喜,仿佛看见一场大雪过后,厚厚雪被覆盖下的村庄孕育着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