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 川渝和诗以歌向远方重庆发布十条诗歌线路邀你体验诗画之美温故而知新 构建新诗三重美学用诗的语言,向世界讲述重庆精彩故事诗人不能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他者”用诗歌“长板”,繁荣重庆文化事业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山水有情 川渝和诗以歌向远方
重庆发布十条诗歌线路邀你体验诗画之美
温故而知新 构建新诗三重美学
用诗的语言,向世界讲述重庆精彩故事
诗人不能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他者”
用诗歌“长板”,繁荣重庆文化事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宾访谈
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著名诗评家吕进:
诗人不能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他者”

  “今年,中国诗歌节开创历史先河,选择成渝两个城市共办,这是全国对川渝诗歌、巴蜀诗人的检阅,全国各地的诗人来到川渝,既是对我们巴蜀诗歌的肯定,也是对巴蜀诗歌进一步发展的鼓励。”11月7日,作为六届诗歌节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著名诗评家吕进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称。

  吕进称,中国诗歌节走过的这15年,也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最好的时代,从数量上看,这15年涌现了大量作品和新的青年诗人;从活动上看,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诗歌论坛、诗歌品鉴会等主题活动十分丰富;从国际影响力看,这15年中国新诗不断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融入国际大视野,举办很多重大国际性活动,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

  “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上,川渝一直是一块发光之地。”吕进说,四川有深厚的文脉,是杜甫草堂的所在地,蜀人陈子昂、苏东坡、杨慎等都是大家。重庆的诗歌传统同样源远流长,“三峡是诗之峡,是一片诗的沃土,是杜甫诗歌生涯的高地,写下的430首夔州诗,占其创作总量的1/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家实体的新诗研究所诞生在重庆,已培养了近600个博士和硕士,充实了我国的现代诗学队伍。

  当代诗歌创作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生关怀,对生命体验的关注;一种是社会关怀,对时代的关注。吕进认为,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历来崇尚家国为上,现在关注自我个人情绪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的少。其实诗面向社会,社会才会面向你;诗背向社会,社会就必然背对你。

  “过于关注细小的私人的东西,正如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说的——你的牙疼与我何关?真正的诗人要在诗歌表达中实现个人与一般、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在展现自己心灵秘密的同时,也要披露他人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诗人才不会被社会和时代视为‘他者’。”吕进认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