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广西日报供图) |
“西部大开发20年来,广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表示。
如何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形成新格局?钱学明认为,广西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资源、生态、市场等优势,通过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铝业、糖业、有色金属、机械、汽车、临海化工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可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助推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和支撑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
钱学明介绍,去年以来,广西扎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软硬件建设,北部湾港已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营。通过进一步开放合作,成功实现港航互补,积极融入全球物流网络。今年一季度,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居全国首位。
当前,广西正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全力完善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服务提升软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西部省区市之间合作,千方百计扩大通道物流规模,并抓好海运货物回流,早日建成国际门户港。另外,还将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以海促陆、海陆联动,努力把“大通道”发展成为“大产业”。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征程上,广西将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总体布局。”钱学明认为,广西必须坚持开放优先,以主动加强合作促进全方位开放、以全方位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四向”发力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以东融、南向为重点。
近年来,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做到了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已有两万多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在广西落地。
当前及今后,广西正在加快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就需要促进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管理、运营和服务水平,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应重点聚焦大湾区产业转移目录及重点企业,发挥“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不同作用,更多地让企业打头阵、唱主角、当尖兵,进而实现建链、补链、强链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