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深化课改安富中心小学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学习 |
肩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重任,荣昌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了教育基本均衡,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提供着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细数一年来荣昌教育发展点滴:教师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140余人次,其中获一等奖46人次;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新创建市级艺术、体育特色学校5所,4所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新时期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研究试点学校,学生获国家奖20余项、市级奖400余项……
为打造教育新生态,去年荣昌成功引进市外名校,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签约合作办学,与华东师大基教所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北体大携手做优体育特色项目,激发出生机盎然的办学活力。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区之基。2020年荣昌将着力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提升队伍素质、抓好民生实事五个方面,再鼓劲、再加油、再出发,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圆满、高效完成,勾勒特色兴教好风景,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城乡每个孩子。
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
作课改“先行者”提质“领头雁”
盘龙中学科技小组的课堂场地,最早是教室,后来有了专门的科技室,但更多时候,他们的课堂即是生活环境。化学老师祝万里总爱带着学生们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自主设计、创作科技作品2000多份。
这还只是盘龙中学“卓越课堂”中的一堂兴趣课。
课堂改革是盘龙中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项目。据悉,学校在全区率先进行课堂改革,着力打造“卓越课堂”,创建“自主探究、学案引领、分组合作、展示点评、总结反思、自我完善”的高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提质。紧扣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目标,盘龙中学以课堂改革为核心,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深掘内涵走特色教学之路。在推进课改同时,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三好”教育、“三知”教育培养学生。同时成立田径队、摄影小组、新雨文学社等团队,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又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位。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6年获评“教学质量十佳学校”,中考成绩连续14年名列全区镇街中学第一。学生科技作品获国家级奖励4项、国家专利3项、市级奖励20余项、区级奖励50余项。
荣昌区宝城初级中学
高起点办学激发区域教育活力
宝城初级中学是一所被群众寄予了厚望的新建学校,也是承载着学子高远梦想的启航点。荣昌区政府在规划该校建设时,就明确给予学校定位:激发荣昌区初中教育活力,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提升教育获得感。
回应社会期待、打造优质教育成了宝城初级中学的发展动力。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为办学目标,全力打造让老师安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全员同心的社会满意学校。“正能量”是宝城初级中学的发展关键词。学校通过关注教师发展、完善家校合作体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此外,学校不断推进“德育序列化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育获得感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学校还聚焦教育关键问题解决,例如抓住教育脱贫攻坚关键,建立控辍保学台账、做好送教上门等。又如以抓常规、谋创新、提质量为重点,务实开展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建校近4年来,该校学生取得各类获奖100多项。学校的办学实力也得到群众的认可,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3619人。
荣昌区桂花园小学
浸润在科技创新的“桂花香”里
近年来,桂花园小学坚持特色兴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科技特色强校”之路,先后获得“荣昌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奖”“荣昌区科普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学生3届摘获小发明类一等奖。其中,学生史俊铵的作品“防爆轮胎”获得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学生傅进的作品“输液结束提示器”也让他获得重庆市“小发明家”称号。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桂花园小学独特的“桂花香”。近年来,学生科技作品总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50余项,获得荣昌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8项、提名奖8项,12件作品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
桂花园小学是如何开展科技教育助力学生发展的?据了解,学校在健全组织、多措并举、管理到位、精心培育四个方面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尤其是注重开展丰富的科创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同时成立“科技课程”团队、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科创能力。
此外,桂花园小学坚持“红星闪闪放光彩”的德育主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获得荣昌区“德育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教育质量十佳学校”等称号。
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
挖掘“陶之韵”传承“匠之心”
安富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安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身处陶都,坐拥非遗,安富中心小学深挖本地的乡土美育资源,开发出陶韵特色课程,为办学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美育特色。
陶韵特色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荣昌陶的美育资源,做到陶艺美育与德育渗透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学校分年级段开设不同陶艺课程,组织学生参加陶艺比赛,成立陶艺社团,编写陶艺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构建起丰富多元的陶艺课程体系。
陶艺是一门审美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校多次组织“走进荣昌陶”认知活动,建陶韵工作室和陶艺陈列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展示场所,并外聘安陶博物馆陶艺大师入校指导教学,假期布置“陶”宝令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说陶、画陶、制陶中激活童心、传承匠心。
陶韵特色课程不仅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的切入口,更是激发自信、培育匠心的有益探索。在“陶都杯”重庆市首届青少年陶艺大赛中,师生共获得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用雷锋精神办学育人”,全方位展开德育探索,形成“一二三四五”学雷锋育人模式,并于2019年成功创建“雷锋印记”市级德育品牌。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学校造就了多名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
文秀月 许珊 黄丹 图片由荣昌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