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 在唱好“双城记”中发出“教育和声”荣昌 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孩子
第012版:牢记嘱托 书写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璧山 在唱好“双城记”中发出“教育和声”
荣昌 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孩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璧山 在唱好“双城记”中发出“教育和声”

    御湖小学孩子们在未来感十足的创客中心领略科技魅力

  围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璧山抓住新机遇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近年来,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坚持“儒雅璧山,绿色教育”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改善教育民生,持续推动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教育一域发展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

  璧山教育,以公平和质量回应了老百姓对教育的殷切期待,持续增强了璧山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贡献着力量。

  教育为先

  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难题

  时间回到2014年,这一年璧山率先在重庆主城以外的区县中创下多个“100%”:中小学“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塑胶运动场覆盖率100%;标准化食堂覆盖率100%;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六大功能室和图书室覆盖率100%……

  多个“100%”呈现出璧山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破局之势。

  近年来,璧山更是以决战之势保障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璧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弱校倾斜政策”“附加费足额拨付”,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教育累计投资38.55亿元,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新建学校、校舍加固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迅速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城乡学校实现了从“外在塑形”到“内在塑魂”的蜕变,尤其是在“绿色教育,儒雅璧山”区域文化引领下,城乡学校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格局,构筑起百花齐放的办学特色。

  河边小学以书法为特色,“写好每一笔”为校训,使一所农村小学一举成为重庆市的书法名校;金剑小学凝练出“金色文化”,开发出“金靴子”“金嗓子”“金手指”等金色课程,走出在全市具备一定影响的金色教育之路;还有璧山实验小学的古筝、茶艺课程,御湖小学的国学课程,北街小学的扎染艺术,来凤小学的串珠特色,三合小学的剪纸艺术,福禄小学的“结艺”特色,文风小学的“正则绣”,青杠实验小学的扇艺书画……

  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美如画卷。

  可以说,璧山教育用“校校得实惠、校校有变化”交出了一张社会认可、老百姓满意的基本均衡发展的时代答卷,为创建“优质均衡”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源共享

  提升内涵式发展的内驱力

  为进一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级差异,如今璧山更关注的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此推动全区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无论是与市内外名校联动还是区内学校“抱团发展”,都能看出璧山教育“升级迭代”的理念与行动。

  据了解,在区外“纵向联动”方面,璧山区实现了区内学校与区外名校的理念同步,首先做到把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引近来”,促进区内学校办学水平“直线上升”。例如,璧山中学与重庆一中联盟办学,上海海外教育专修学校与璧山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庆巴蜀小学与璧山实验小学深度合作等,让管理从“眼里有物”到“心里有人”,从关注硬件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区内“横向联动”方面,璧山区首先以集团化办学强化区域教育治理协同性,其次通过“名校领航”项目建立发展共同体,分别在小学和中学建立“1+9”“1+7”发展共同体,实现学校间经常性交流、常态化分享、项目式推进,扩大内涵式优质资源的“孵化”作用,实现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协同发展。

  让全区学校均实现内涵式发展是一场“持久战”。为此,璧山通过“一核两翼”策略来提升内涵式发展的内驱力。据悉,璧山区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创新建立分层培训机制,2015年以来投入4476.7万元,对教师队伍、管理干部进行20046人次的培训,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建立璧山培训基地。

  “两翼”是多年来聚焦的课程改革和在全市有极大影响力的智慧教育。

  据悉,通过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宜生德育”“生长课堂”“多元评价”等课改行动全面发力,甚至每月要在中小学中召开一次课改现场会。同时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4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8个创客空间,承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全市智慧教育现场推进会。

  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城乡学校内涵发展插上了“两翼”,甚至成为璧山教育乃至重庆教育的一张名片。

  优化战略

  教育提质服务城市发展

  “做渝西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根子在人才,核心在教育。”璧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谈到,如今应以更宽阔的视野办教育,以教育一域的发展服务全区、全市大局发展。

  璧山教育究竟将如何实现为城市发展添力?

  作为重庆主城“向西”的第一站,璧山将实现机场、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全覆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璧山优先为教育布局,决定把最好的土地用于修建各级各类学校。目前正在修建的有2所,今年新动工建设的有3所,未来规划还有5所。

  依托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庆大学城西区,璧山将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与重庆大学城东区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发展集聚创新,供需两侧密切互动、产教两端高度融合,推动形成产业教育资源集群优势突出、信息人才设施共享机制健全的融合型示范城市,以此树立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

  服务城市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这是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据悉,璧山积极引导区内学校举办国际部,与海外学校结为“友谊学校”。2019年璧山区政府与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璧山中学挂牌建立市级人文交流基地。璧山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结成“友谊学校”。同时该区还与新加坡莱福士教育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建设重庆新加坡国际教育城,致力加快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建设,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各类人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近10年来,璧山教育从“初步均衡”实现“基本均衡”再迈向“优质均衡”,孩子从“有学上”变成了“上好学”,全区教育发展战略优化为“引领城市发展”,致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经济社会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新提升。

  文秀月 许珊 刘进 图片由璧山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