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重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重庆谋划“十五五”宏伟蓝图按需弹性引入“最强大脑”助企攻坚北碚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开竣工渝企AI“鹰眼”破解土壤修复痛点渝赤叙高速公路笋溪河大桥合龙
第001版:要闻
 下一版 
今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
重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推高质量发展
迈向新征程!重庆谋划“十五五”宏伟蓝图
按需弹性引入“最强大脑”助企攻坚
北碚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开竣工
渝企AI“鹰眼”破解土壤修复痛点
渝赤叙高速公路笋溪河大桥合龙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渝企AI“鹰眼”破解土壤修复痛点
2秒扫描关键指标,污染治理精准低碳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11月19日,记者从重庆昆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顶环保)获悉,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土壤生物修复智能预处理撬装装备”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5年版)”,同步主导编制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系统数智化运维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数智化修复运维领域的空白。

  “这款‘AI+大数据’智能装备,就像给土壤修复装上了‘鹰眼’,能实现污染治理的精准化、低碳化。”昆顶环保研发创新中心总监寇双伍介绍,装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可让药剂使用量减少25%、修复工期缩短20%以上,吨土碳排放量直接下降30%,有效破解了传统土壤修复的行业痛点。

  此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多依赖淋洗技术,药剂用量、处理时长全凭取样检测判断——不仅检测周期长、样品代表性不足,还易造成药剂浪费、工期延长,甚至引发二次污染。昆顶环保研发的智能装备,搭载光谱快速检测技术,仅需2秒就能同步扫描土壤中石油烃、含水率等关键指标,检测精准度超90%。

  基于精准检测数据,装备可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量身定制”药剂配给、淋洗时长等个性化修复方案,修复后的土壤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绿地广场等场地建设。目前,该装备已在全国最大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项目——宁夏银川长庆油田第二助剂厂项目投用,预计将项目工期从43个月压缩至25个月,减少药剂使用125吨,相较热脱附、水泥窑等传统工艺碳减排量达3.5万吨。

  该装备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昆顶环保正式开启土壤修复“AI低碳”新时代,也为全国存量工业用地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解决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