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柑栀坊生态园环境。(受访者供图) |
蹲点点位:沙坪坝井口双碑片区
蹲点记者:张珺
沙坪坝区井口双碑片区过去是嘉陵厂、特钢厂的老厂区,这里有一大批充满烟火气的餐饮店,时常出现在社交媒体和口碑榜上。
在“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餐饮行业,这些特色餐饮店为何脱颖而出并长期停留在“好吃狗”的口碑榜上?连日来,记者探店蹲点,试图寻找答案。
追求极致
研磨“舌尖上的美味”
“特钢马儿干锅”已在石井坡街道深耕18年,巴适的味道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哪里做得好,我们就到哪里去打包,学过来融进自己的美食中。”主理人马黎黎笑称,最开始做干锅时,他们研究附近一家干锅兔,发现兔好吃素菜不入味,“我们家的素菜,就直接炒熟后做成干锅味再端给顾客。”
还有顾客反映荤菜不入味,厨师出身的马黎黎丈夫就用卤菜的做法弥补底味不足,排骨、肠头等用于干锅的荤菜,先用卤水过一下。先卤再炒的做法让顾客赞不绝口。马黎黎很有底气地表示,她家的菜从来不放味精鸡精,“味道是自己琢磨配方,各种香料熬制。”
开在双碑街道堆金村805路公交车站附近的耙灯牛肉,长期在当地耙牛肉排行榜上“霸榜”。主理人之一的仇恺说,他们尝试着把火锅和清汤的香料混合炒制,慢慢研磨出自己的味道,“味道成熟定型,我们就通过量化调料保证出品稳定。”
此外,选择好的牛肉食材也有讲究。耙灯牛肉选择的是生长两年左右牛的肚皮位置,“这里肥瘦相间,口感更好,香味更浓郁。”
摸索好味,位于双碑街道自由村的柑栀坊生态园也“摸黑”走过一段弯路。主理人甘铠玮表示,2019年才开业时,他们的火锅不是淡了就是咸了,“一点点积累,最终找到配料最合适的比例和制作方法并固定下来。”
稳扎稳打
控制成本保持品质
在井口说起吃鸡,很多当地人会想到“井口第一家烧鸡公”那独有的香味。
老板张希建今年60岁。1996年底,他和家人支起4张桌子,用从朋友处借来的锅碗瓢盆起步。当时,为了能买到优质的土鸡,张希建骑着摩托车早上四五点出门,前往附近的同兴、中梁、柳荫等地挑选。由于物美价廉,张希建的生意十分红火。
“我们现在选的鸡是贵州的跑山鸡,每年要采购1吨多南川方竹笋。”张希建说,所有食材采购、炒料都是亲力亲为,“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也是为了保持好的口感和品质。”
在“特钢马儿干锅”的菜单里,干锅排骨、干锅肠头是食客们最爱点的两个荤菜。“排骨和肠头恰恰是我们菜品中成本最高的。”马黎黎说,排骨用的纯猪纤排,肠头是肥肠中最厚实、口感最好的部分。
在她看来,最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法是自己买下了小区临街的一处门面,“从此不担心租金涨价。此外,一家人都在店里帮忙,人工费也节省不少。”
因地制宜
提供消费新场景新体验
柑栀坊是一家生态餐厅。甘铠玮表示,取这个名字,是想把整个店的古风氛围营造起来,吸引更多的汉服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和吃火锅。
近日,餐厅员工正在布置足球主题的装饰——“渝超”沙坪坝的主场嘉陵足球场就在附近。“园子很大,能放下六七十张桌子,我们就想办法丰富各种餐饮业态。从最初的火锅到后来的柴火鸡、烤全羊,傍晚还有汉服表演……营造了家庭聚餐、单位团建、主题沙龙活动等多个消费场景,我们想给顾客带来更好的就餐体验。”甘铠玮说,现在周边居民请客、团建大多首选柑栀坊,“不仅是味道,还有良好的服务和氛围感。”
马黎黎也看到了消费新场景的发展潜力,早在老店的时候,她就意识到外卖可以延伸餐饮服务的触角。疫情前,“特钢马儿干锅”与急于拓展市场的一家外卖企业签订了独家配送服务。“特钢马儿干锅”搬到新店后,她又与这家外卖企业协商,开通了全程专人配送,“送到九龙坡、巴南的都有,这些订单全是以前从双碑搬出去的老顾客点的。”
在菜品上,马黎黎和丈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一种新菜品上市两三个月,如果点餐率很少,我就会直接取消。”马黎黎说,要让顾客保持新鲜感,就要尽量避免“死循环”。这么多年下来,主打菜干锅排骨和干锅肠头依然最受欢迎,“这两道菜成本是最高的,但顾客看重,我们就要货真价实地做好。”
保持热爱
唯有顾客和乡愁不可辜负
从干锅到牛肉,从火锅到烧鸡公,记者走访的这些网红特色餐饮店最少也坚持了6年,最长的近30年。在双碑、井口,这样的夫妻店、一家人开的餐饮店还有不少,是什么让他们一直坚持?
“我想是因为热爱餐饮这个行业吧。”张希建说,今年国庆前,他的店来了一对从两江新区五里店赶来的母女,专门来吃烧鸡公。攀谈中得知,10多年前,母亲随家里人来这里吃过一次,一直对这口美味念念不忘。这次专门找时间由女儿陪着过来重温熟悉的味道。
“我做的烧鸡公,几十年味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店里的顾客,80%以上都是‘回头客’。”张希建感慨,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井双片区好多光顾生意的老街坊陆续搬走,但不时又有“回头客”出现在他的店里,这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仇恺、马黎黎、甘铠玮也表达了在井双片区不断深耕的情结。马黎黎说,井双片区的食客特别多,老厂区的街坊很讲究吃,就地就近消费意愿强,“晚上出来吃烧烤夜宵的特别多。街坊们认可我的干锅,在这里发展更安心。”
仇恺曾经接到过其他社会资本连锁加盟的邀约,但他和合伙人拒绝了,“开连锁店要耗费大量精力,如果管理跟不上,连锁店也很难长久,更别说利润了。”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标准化保证出餐菜品的质量,不要辜负了慕名而来的顾客。
“为了给特色餐饮店引流,社区推出了潮汐摊区,鼓励餐饮商户在每天的特定时点‘外摆’,吸引当地居民前来消费。”童家桥街道中心湾社区党委书记张义清说。
“美食是井双片区的一张名片,社区老店的独特味道、亲民价格和‘烟火气’,是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双碑街道宣传委员胡晓说,最近,街道正抢抓“渝超”沙坪坝主场等契机,打造足球等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人流前来消费。为了更好地推介这些社区老店,街道每年会出一版“美食地图”,在附近街道和社区的圈群里传播,积极助力这些社区老店“长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