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庆巫山,长江三峡中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万里长江涌流于巴渝大地的奇峰异壑,滔滔江水从夔门天险夺路而出,便来到了长江三峡中的第二峡巫峡。
幽深秀丽的百里巫峡,峡中有峡,亦是闻名遐迩的天下绝景。
长江三峡的神话传说离不开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巫峡核心景区的神女峰。青峰翠屏间,一根人形石柱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绰约多姿的美丽少女,故名神女峰。每当云蒸霞蔚时,她便好似披上了绮丽曼妙的薄纱,脉脉含情,楚楚动人。
陆游《入蜀记》是这样记述她的:“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大、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巫山高峻、巫溪深长,云雨幻化间,滋润了历代无数迁客骚人的生花妙笔,留下的诗篇灿若繁星。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巫峡》诗中云:“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苏轼、陆游等在此都留下了精彩篇章,它们与浩浩长江同频共振,形成了一条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文化江河。
二
作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巫山肩负着护卫母亲河“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责任。近20年来,巫山人孜孜以求、久久为功,踏石留印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一起成长的新路。
当地朋友吴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巫山通”,他给我讲述了一颗脆李书写生态传奇的故事。
巫山全县面积295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6%,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最典型的是曲尺乡,石漠化土地占到总面积的七成,石头山“一眼望不到头”,村民们祖祖辈辈只能依靠“三大坨”(洋芋、苞谷、红薯)维持生计;石漠化地貌“关不住水”,几乎是年年有旱灾,雨季还易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专家团队历经4年的试种比选,破解石漠化千年难题的突破口,选中了耐旱固土、品质优良的本土品种巫山大李子,本世纪初叶开始在曲尺乡试种,技术员队伍进驻长江两岸的各个村组,“包供苗、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试种成功后,2005年开始在曲尺乡重点发展。2015年在全县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推广种植。
“土壤癌症”石漠化就这样在“当代华佗”的回春妙手间一年年地治愈和康复,荒山变成了青山、青山变成了金山,“真的是人不负青山、青山绝不负人啊!”
老吴真情的讲述令我感动和钦敬。如今,曲尺乡的石漠地表都披上了绿装,全乡最初的几百株种苗已蝶变成绿意盎然的万亩果园,且生态价值转化成了经济价值。
今年7月5日,巫山机场,一群载着脆李的无人机降落机场,静候一旁的机器狗立马背负果箱向停机坪进发,半小时后,脆李专机准时抵达,赓即,一箱箱鲜果迅速有序地装满机舱,专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起飞,标志着2025年脆李航班顺利启航,由此开启了巫山“水陆空铁”多式联运立体物流机制,推动巫山脆李更快更好地送往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
新质生产力赋能巫山脆李别开生面的开园上市仪式,炫酷的现代感中洋溢着神女故里的诗意和浪漫,巫山的脆李产业怎能不发展和壮大呢?
三
年轻的时候,我看过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片中三峡地区那绚丽的红叶,几十年来一直在我的心头摇曳,如今深入实地,我收获了新的认知:三峡红叶冠中华,巫山红叶半三峡。
巫山人对红叶的炽烈热爱,既有誓把影片中“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的歌词变为实景的坚定追求,更有作为长江母亲河守护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者的自觉担当。
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是巫山的两大优势。巫山大力推动文旅发展,2007年以来年年举办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2012年以来年年举办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红叶满山、光影交织,以旅彰文、以文塑旅,红叶节和电影周已成为重庆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新品牌。
漫步江畔打望风景,远处依稀可辨的是长江北岸巫山主城区层层叠叠映入天际的城市轮廓,与其隔江相望的是可零距离观赏巫峡漫山红叶和漫天云雨的三峡龙脊徒步线路;近处则是紧邻小三峡和神女景区下巫峡口的江东新城,展示着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
此时,夕阳的光芒洞穿灰褐色的云层,万千金黄、黛赭的线条畅直地喷涌而出,奔泻于屏列的奇峰峭壁之间,播洒于高峡平湖之上,漾起纯净得让人心悸的朵朵光影……这一派因人而美、天人合一的峡江山水,铅华洗尽、珠玑不御,真的是世所罕见的天下美景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