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新使命。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重庆市首个制造业领域的公办本科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为我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重工力量”。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现代化工体系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立足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专业”为引擎,以“创教赛”融合为路径,以“强师兴研”为根基,交出了一份产教深度融合、人才辈出、服务有力的精彩答卷,探索出一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革新之路。
立柱架梁
筑牢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石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4年,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功立项为市级认证专业,成为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认证不是终点,而是带动发展的起点。该专业的认证成功,不仅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更带动化工绿色智造专业群整体发展,形成了以优势专业为核心、多专业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目前,学院已建成以应用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六大专业为主体的化工绿色制造专业群。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分析检验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这些专业如一根根坚实的支柱,精准支撑国家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有力回应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对人才的迫切呼唤。
专业上有优势,实训基地显实力。学院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化工污染防治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获中国石化行业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6项。实训设施完备,拥有化工总控(精馏)、药品智能化生产、大气与水环境监测治理、锂电池检测、气质联用等大型设备系统,涵盖化工单元操作、药物制剂生产、工业分析检验、医疗设备检测等多个方向,设备总值超2700万元,实训场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学生可考取化工总控工、药物制剂工、农产品食品检验员、HAZOP分析、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一专多能、持证上岗”。
强师兴研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一把手”倾力抓“第一资源”,全力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筑牢育人初心,夯实廉洁自律之堤。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51名专兼职教师中,有柔性引进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2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高级技师5人。他们中,有中国石化教育教学优秀团队2个、教学名师4人,以及市巴渝青年学者、市科技特派员、市高校优秀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教育领域大赛专家库专家等优秀教师数名。
师资强,则科研兴。仅2025年上半年,学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重庆市科技局面上项目8项,市教委科研项目立项4项,横向到账经费48.3万元,发表核心以上论文5篇。近5年,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项,获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发表SCI论文35篇、CSCD论文28篇,荣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行业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
知识走出书斋,服务走进乡土。学院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刘兰泉教授及其团队在酉阳县板溪镇等8个乡镇推广和发展野生猕猴桃产业,指导建立猕猴桃种苗基地1000亩,培训农民700户以上,创建“山羊”野生猕猴桃品牌2个、猕猴桃果酒品牌1个,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学院博士科普团长期致力于服务周边中、小学,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目前,已覆盖12所学校,累计惠及学生5000余人次,有效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育匠成才
锻造新时代能工巧匠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无疑是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是千万家庭对教育公平沉甸甸的期盼,是每个人对实现人生出彩的深切期待。”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以“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适应岗位快、发展潜力大”为人才培养标准,打出“铸魂—赋能—提升”组合拳,全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学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课堂上,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传递责任担当,实现“启智”与“润心”的双向奔赴。课堂外,组织学生赴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在感知国情社情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余人次,筑牢青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根基。
学院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将岗位能力融入课程内容,构建“虚实结合、校内外联动、产学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应用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学生开放实训室,开设基础技能实验、专项技能实训与职业技能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创新实施“创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推动学术成果向竞赛与创业项目转化。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全国现代化工HSE竞赛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3项、西南赛区特等奖1项,市级技能大赛19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市赛奖项8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赛铜奖2项、市赛10项。
人才培养的成效,彰显着育人的功夫。学院毕业生深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石油、中石化、重庆四联集团、华森制药等用人单位好评,被誉为“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培育时代新人为使命,在现代化工教育的征程上,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谭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