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生态高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三大监管” 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着力建设生态高效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三大监管” 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曹银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知识”转化为“价值”,是提升创新驱动效能、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环节。然而,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因此,要紧扣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多样化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系统谋划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投入机制。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扩大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优化运作模式,更多地投向初创期科创企业。特别是对处于最早阶段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因其高度不确定性导致社会资本介入谨慎,财政资金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扩大对科技成果支持的覆盖面,填补早期融资缺口。二是实施更加精准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科技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例如,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等文件要求,对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特定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三是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针对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风险补偿池;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化风险代偿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降低担保费率。四是落实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为科技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因失误或疏忽导致的第三方损失提供保障。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一是鼓励银行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发推广“科创贷”“研发贷”“选择权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探索基于技术流、专利流的信用评价体系,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推广“质押+”增信模式,以科技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为质押标的,结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指标建立白名单,增加企业授信。二是发展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推广研发中断险、关键研发设备险、专利执行险、产品研发责任险等险种,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鼓励设立更多专注于硬科技、早期项目的创投基金。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和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四是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及新三板上市、挂牌融资。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发行双创债、科创票据等。

  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夯实科技金融支撑基础。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一是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布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按照市场需求导向进行研发立项,将“专利前评估”嵌入研发过程,及时形成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书,培育具备明确市场前景、强大法律稳定性和高竞争壁垒的高价值专利,将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转化为核心资产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吸引科技金融“精准滴灌”。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和流程,发展专业化的评估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交易所全流程服务。例如,构建知识产权估值体系,提供专利“筛选—估值—质押—处置”全链条服务;建设高效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完善质押登记、转让许可等配套服务体系,畅通知识产权流转渠道。三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贯通科技部门、产业部门、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促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生态。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体系。一是实施差异化监管,落实创业投资基金差异化监管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创新容错机制,推动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和长周期考核方案,鼓励引导国有资本成为更有担当的耐心资本。三是培育专业中介机构,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金融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