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子丰收装车 |
近年来,綦江区永新镇石坪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把“清廉”融入产业发展、村务治理和乡风文明各个环节,探索推行“三措固廉”,画好“三张流程图”、把好“三个关键点”、做实“三项硬举措”,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凝聚群众智慧力量,让“廉洁促发展、发展惠民生”成为现实。
如今的石坪村,产业兴旺、民风淳朴、治理有效,一幅宜居宜游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画好“三张流程图”
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
初秋时节,走进綦江区永新镇石坪村,漫山梨树挂满金黄果实,香气弥漫。依托3500亩梨产业基地,石坪村2024年实现鲜梨产量500万斤,产值约750万元。
而在过去,梨产业发展中曾出现“小微权力”清单不细、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石坪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对症施策,画好“三张流程图”,让权力运行更透明。
“一事一议”廉议图。将重大梨产业事项纳入“四步流程”:“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廉洁评估、结果公示,杜绝个人说了算。
“四议两公开”廉决图。对产业发展方案制定、合作项目签约等重大决策,严格执行“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全过程、结果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级财务”廉管图。针对梨产业资金收支,明确“票据审核—村务监督委员会初核—镇级部门复核”流程,做到每笔资金流向可查、凭证可溯。
如今,石坪村委会每月底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公开上月收支明细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涉及重大项目,还会召开村民大会说明细节。通过“阳光运行”,石坪村梨产业信访举报连续5年“零记录”,村民对“梨账”知情满意度提升至95%。
把好“三个关键点”
让群众共治共建更有温度
在石坪村,村民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梨膏生产线引进前,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
“村里的事不是村干部说了算,而是我们大家一起商量着来,这样才能选出最合适的发展路子。”村民李大姐在会后说道。
为确保每项决策公正,村里组建了由党总支、村务监督委员会、社员代表和镇驻村干部组成的廉洁评估组,重大事项必须经社员代表同意方可推进。
村里还拓宽监督渠道,设立监督二维码,村民可直接向镇纪委反映问题;每月举行“梨账答疑”,2025年回应村民质询12条,满意率100%。
“有事能提、有账能看,我们也能参与监督,感觉更踏实。”村民代表说。如今,村务监督委员会从“不会监督”变成“善于监督”,干部守廉、群众信廉的氛围逐渐形成。
2025年,石坪村带动村民售梨240万斤,收入360万元;2024年村集体梨产业收入超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超过全镇平均水平,清廉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做实“三项硬举措”
让三资收益使用更惠及民生
清廉不仅体现在账本上,也融入了村民生活。石坪村持续强化“三资”监管,做实“听取民意、资金晾晒、项目评估”三项硬举措。通过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微信群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24年解决群众关切问题5个;每月同步公示梨产业资金收支明细,连发票、流水等原始凭证也一并公开,让“梨账”晒在阳光下;对梨产业合作项目、设备采购、梨花节等进行廉洁绩效评估,整改“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1个,确保项目廉洁高效。
如今,村集体投资建成的梨膏糖生产线已投用,今年预计产量达2万瓶,收益突破70万元。靠着“梨子”这笔生意,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此外,清廉不仅体现在账本上,也融入了村民生活。为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石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把抵制“无事酒”写进村规民约,号召拒绝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
“以前办婚事光彩礼就要十几万,还要摆几十桌酒席。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大家的压力小多了。”村民张开华感慨地说。
去年以来,红白理事会开展“无事酒”监督20多次,劝导取消6次“无事酒”,促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4次。村里形成了勤俭节约、邻里和谐的良好风气,为文明“加分”。
梨花芬芳处,清风拂过,干部清、村民明、乡风正,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在綦江大地上铺展。
贺娜 唐孟琪
图片由綦江区永新镇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