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酸灵的“冷热酸甜”进阶路重庆13所高校实施“一校一策” 推动“双一流”建设专属应用助力老年人线上“选课”重庆工匠“五小三绝”亮绝活前三季度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韩世海:于无声处,守护城市“光明脉搏”
第005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冷酸灵的“冷热酸甜”进阶路
重庆13所高校实施“一校一策” 推动“双一流”建设
专属应用助力老年人线上“选课”
重庆工匠“五小三绝”亮绝活
前三季度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
韩世海:于无声处,守护城市“光明脉搏”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筑梦·榜样同行

韩世海:于无声处,守护城市“光明脉搏”

  韩世海在机房对信息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巡检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电力工程师的形象,或许是与高耸的铁塔、粗壮的电缆和轰鸣的机组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力科学研究院”),韩世海守护的却是一条条看不见、摸不着,却关乎城市命脉的数字河流——电力网络空间。

  他的战场,没有油污与火花,只有闪烁的服务器指示灯与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洪流。作为数字技术中心的首席信息安全督查专家,他的武器是智慧与经验。他的使命,是为现代社会的“光明脉搏”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数字坚盾”。

  隐形的战场与数据救援专家

  2020年,电力科学研究院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对我市某项考试的考试数据展开救援。由于系统遭受攻击,所有考试数据损毁,情况十分严重。韩世海所在的团队临危受命,依托自主研发的数据救援技术,连续奋战十六个小时,最终从上百亿条数据碎片中成功实现了数据重组,将所有考生信息完整复原。“任务完成的那一刻,一种守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非凡。”

  韩世海说,这只是他众多“战役”中的一个缩影。他主导开展的“面向电力物联网端到端安全防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构建了从智能电表到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全域免疫系统,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让重庆电网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拥有了先发的安全优势。

  重大时刻的“守夜人”

  网络安全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时和临战状态。对于韩世海而言,他的工作节奏,与国家的大事要事同步跳动。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这些举国欢庆、世界瞩目的重大活动背后,都有他和他所在的团队,在网络安全一线无声的坚守。

  在北京冬奥会保障期间,韩世海被抽调到核心保障团队。电力监控系统的任何一丝异常流量,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攻击。他像一名经验丰富的雷达兵,紧盯着屏幕上的“空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光点”。

  “那段时间,精神是高度紧绷的,”韩世海回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电网,更是国家的形象。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期间,他们成功化解危机实现了“零失误、零事故”的承诺。当他看到冬奥会开幕式上璀璨的灯光照亮鸟巢时,那份自豪与安心,是对他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

  这份“守夜人”的职责,也体现在他对重庆本地的守护中。连续5年,他作为核心专家现场支撑重庆市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在演习中,他扮演着“终极考官”与“急诊医生”的双重角色,第一时间处置险情。

  从“工匠”到“教头”的传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深知网络安全领域人才稀缺性与重要性的韩世海,将大量的心血倾注于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上。

  他不仅是战场上的尖兵,更是培养“网安铁军”的总教头。他将自己荣获中央企业网络安全技术大赛一等奖的实战经验,系统梳理、提炼,融入到日常的培训教学中。“网络攻击技术在不断进化,我们的防御体系和对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迭代更新。”通过工匠工作室等平台,韩世海为年轻同事授课培训,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他带出来的徒弟,如今大多已成为重庆电力网络安全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在生活中,这位与冰冷代码和网络病毒打交道的专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温情一面——手冲咖啡让他学会沉静,马拉松则让他拥抱坚持。

  “水温的细微调整、水流大小的精准控制,都是与自己的对话。这是一种专注当下的修行,教会我在快节奏的世界里,如何用耐心唤醒一份纯粹。”“我每年会参加1至2场全程马拉松、2至3场半程马拉松。奔跑不只是体能的释放,更是一场与意志的较量。”韩世海说,在代码的逻辑与咖啡的香气之间,在算法的严谨与奔跑的自由之间,他逐渐明白: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既有沉潜钻研的耐心,也有持续奔跑的勇气。

  宋若冰 图片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提供

  点评》》

  从攻克核心技术到守护重大时刻,从潜心钻研到倾囊相授,韩世海用他的行动,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它不再仅仅是锤敲锉磨的坚守,更是于数字洪流中精准破局的智慧,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警觉,是甘为人梯、守护万家灯火的赤子情怀。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他正是那位守护光明的“大国工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