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10月24日,“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以下简称渝检护“未”团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走进大渡口区,讲述了一场关于坚守、责任与希望的动人故事。
“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但愿意为了孩子竭尽所能。”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詹文渝的开场白,道出了渝检护“未”团队最质朴也最坚定的信念。她回顾了团队21年来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大渡口区检察院诞生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到如今发展为500多人的专业团队;从最初的7人小组,到如今覆盖全市的“护未联盟”;从单一的司法干预,到如今“六大保护”协同发力的综合治理格局。队伍在变、方法在变,但“为党护苗、为国护未”的信念始终如一。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定罪量刑,更是要帮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的讲述,从一个个真实案例切入,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十年前,是渝检护‘未’的光照亮我;十年后,我也成了追光人。”璧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韩丹的故事,则是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生动缩影。她深情回忆起“莎姐”带她走进未管所、排演情景剧、参加志愿服务大赛的经历,正是这些点滴瞬间,在她心中埋下了法治的种子。
讲述者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发强烈共鸣。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罗文磊表示,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更加专注于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痛点难点,用专业与细致“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重庆37中副校长宋卉表示,将借鉴“渝检护‘未’”工作模式,推进教联体建设,把“关爱与守护”的初心转化为教育实效。
大渡口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要求,着力推进案件办理一体化、预防帮教社会化、普法宣传网络化、协同保护数字化,努力构建更具温度、更富效能、更重精准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