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原来,在国庆中秋假期前,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员上门说明了来意:“以后我们依靠‘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一次查完亮照经营和物价公示,绝不再耽误您做生意。”对照“综合查一次”清单逐项核查,全程不到半小时。
这正是重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探索——打破各部门的执法壁垒,把专业执法人员整合为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精准监管、全面知道”的闭环检查。改革后,在磁器口古镇,像陈老板这样的商户,每月接受检查的频次从平均4次降到1次。
企业同样尝到改革甜头。黔江区科瑞南海制药公司负责人说:“以前检查轮着来,生产线因此时不时要停工。现在‘综合执法团’带着数字化清单上门,一次查完,省心又高效。”
多部门协同共治,还融入“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中,停车难问题也大为缓解。
江北区五里店街道金叶世家小区紧邻小学,上下学时间段,有车主抱怨“找车位得绕三圈”。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机制,街道牵头公安、城管等部门打出“组合拳”,新增80个停车位,整治违停、清理“僵尸车”,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共享车位信息,拥堵少了,停车顺了。
“十四五”以来,重庆深入推进三级治理中心建设,重点领域“大综合一体化”机制逐步完善,强化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执法事项综合率超过70%。交通缓堵促畅“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取得突破,道路高峰小时平均车速提升5.9%。
基层“智”治
轻装上阵解民忧,写好民生答卷
“终于不用当‘表哥’‘表姐’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工作人员邢晓琴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
曾经,街道、社区干部身陷“报表围城”,不同部门、系统索要的数据存在交叉,但数据不共享、不集成,大家忙于数据的复制粘贴、多头报送。
这一痛点,随着重庆“一表通”的落地而得到彻底扭转。
在基层智治体系下,“一表通”将“渝快政”作为统一入口,整合市级部门、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高频报表,实现数据“一次填报、多方共用”。据统计,重庆各级各部门依托“一表通”,基层报表数量、处理报表时间和参与报表工作人员均实现70%以上的缩减,更多基层干部从报表中“松绑”,有更多时间、精力下沉到服务群众的一线。
“减负”不仅释放干部活力,更让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渗透到安全守护、矛盾化解的方方面面。
江北区寸滩街道吉庆里小区的居民胡先生曾因楼上房屋渗漏而焦心,通过“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反映问题后,社区工作人员当起“和事佬”,组织与楼上业主调解。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矛盾纠纷,很快得到解决。
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实体化建成运行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依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体系带动全市1.1万个村社、6.5万个网格的基层力量共建共治,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如今,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探索仍在深入推进,以智治带动共治,推动善治,让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