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速迈向国际化消费新赛道民生为大 重庆绘就高品质生活新画卷声音不仅仅是用来听的老牌动物园何以成为城市新IP?垫江桂阳街道:践行“两山”理念 乡村振兴蝶变
第004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加速迈向国际化消费新赛道
民生为大 重庆绘就高品质生活新画卷
声音不仅仅是用来听的
老牌动物园何以成为城市新IP?
垫江桂阳街道:践行“两山”理念 乡村振兴蝶变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牌动物园何以成为城市新IP?

  (上接1版)同时,园区已完成熊猫馆临时笼舍、狼馆、综合兽笼等10余个馆舍改造与丰容,河马馆改造、涉禽馆改造等10余个品质提升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从熊猫到“虫动”

  IP运营玩出新花样

  “渝可”“渝爱”“莽灿灿”“奇颖”……这些大熊猫的名字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它们的每一个生日、每一次“出道”,都成为动物园与游客之间的情感纽带。

  “我们做过大熊猫的生日会、幼仔百天见面会等,在各种节假日也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游客不只是来看动物,更是来看‘朋友’。”重庆动物园科教科负责人说。

  而真正让“虫动”IP走向全国的是文创。“虫动市集”从2023年国庆起步,如今文创店已有近200个品类,销售火爆。

  “有大熊猫、小熊猫、长颈鹿、华南虎等IP的文创产品,包括玩偶、围巾、冰箱贴、T恤等,都是根据游客反馈设计的。”文创店工作人员指着货架说,接下来还要打通线上渠道,让外地游客也能买到。

  跨界合作让IP走得更远。重庆动物园与霸王茶姬、沁园等知名品牌联名开展“渝见萌友·自在常乐”“萌友齐相聚·中秋爱满园”等主题联名活动,助力动物丰容,携手野生动物保护,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园70周年“虫动市集”全国巡展,已在成都、武汉、上海等城市开展巡展,深受欢迎。此外,重庆动物园还将与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等一起在广州动物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创展卖活动,携手共创动物园文创发展。

  科普科研双发力

  老公园变“幸福空间”

  走在园区内,沥青路面平整宽阔,许多住在附近的市民每天早上都会到动物园来散步、锻炼身体。

  “现在逛园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张阿姨带着小孩坐进“熊猫遛娃”童车,车斗里放着刚买的文创产品。

  记者了解到,园区把闲置童车升级成带储物功能的新款,在熊猫馆附近新增了小吃铺,人工湖边新开了鹈鹕餐厅,还能坐在“虫动咖啡”里边喝咖啡边看大熊猫。

  基础设施的更新也藏着巧思。动物造型的直饮机分布在园区各处,按压出水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卫生间新增了母婴室和临时蹲位,路面换成防滑地砖,连休闲座椅都加了靠垫。

  数据见证变化:2023年接待游客702万人次,2024年增至850万人次,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迎来53万人次。

  从1955年的西区公园,到如今的城市IP,这里既保留着“历史名园”的底蕴,更生长着“人民城市”的活力。

  他们既来看动物,也来看花。春花展共展出花卉19万余株,四季更替的花卉,让动物园成为“常看常新”的城市花园。

  他们既来散步,也来消费。文创、餐饮、市集,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他们既来游玩,也来学习。在智慧导览系统前,游客扫码即可收听动植物科普。该系统上线40天,使用量超10万次。

  变化背后是扎实的科研支撑。重庆动物园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成为技术引擎,全力开展野生动物繁育保护科技攻关。今年上半年,成功繁育白颊长臂猿、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30种200余只,其中利氏蕉鹃人工育雏成果显著;交流引进小熊猫、黑白疣猴等珍稀野生动物13种82只,并首次引入美洲红鹮;累计救护动物48种百余只,放归10种13只。

  动物园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也应当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从1955年到2025年,从“西区公园”到“虫动IP”,这座老牌公园用一场自我革新,书写了属于一座超大城市的文化更新样本。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