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江北观音桥商圈片区更新后,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北仓、戴家巷、山城巷等一批项目,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探寻城市记忆的目的地。
数据显示,五年来,223个城市更新项目让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闲置资源重获新生,22项重庆经验走向全国,6个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住房保障“组合拳”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重庆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十四五”期间,全市销售新建商品住房约1.3亿平方米,稳稳托住了市场大盘。在强化保障方面,重庆织密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网。全市建成公租房58.3万套,筹集保租房30万套,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万套。其中,58.3万套公租房打破户籍限制,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了兜底保障,并通过“微更新”持续提升居住品质。
30万套保租房重点围绕轨道站点、产业园区等“一点四区”筹集,促进职住行平衡,让新市民、青年人“一张床、一间房”的过渡更加平稳。同时,1.3万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中。
公积金制度成为助力安居的“金融活水”。重庆持续优化政策,支持“又提又贷”,个人最高可贷80万元,多子女家庭最高可贷160万元,并创新推出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助力安居。
市民出行“两张网”
重庆围绕构建舒适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聚焦织密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两张网”。
“十四五”期间,重庆新建成投用9号线、18号线、璧铜线等14条轨道交通线路,新增轨道交通里程238公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站点达332座,覆盖了机场、高铁站、中心城区商圈以及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成为市民公共出行的首选方式。
在道路网络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1240公里,通车里程较“十三五”末增长22%,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层次分明的立体交通体系。
在提升通达性方面,建成红岩村大桥、郭家沱大桥等10座跨江桥梁,建成投用龙兴隧道、土主隧道等4座穿山隧道。
在提升便捷性方面,重庆已打通254条未贯通道路,新增624公里山城步道,这些跨江大桥、穿山隧道、半山崖线既是市民出行的便捷通道,更是重庆这座城市特有的交通风景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