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三级医院基本实现区县全覆盖
5年来,我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贴近老百姓。
“我们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成功创建儿童、精神疾病等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西部乃至全国。”张维斌称,全市新增三级医院52家,基本实现三级医院区县全覆盖。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2.38万个、卫生技术人员超过28万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快形成,群众就近就便获取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升。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渝东北、渝东南,以及边远地区和基层不断延伸。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大医院的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实施“市聘县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人事改革,累计下派6000多名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到基层工作。同时,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年服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由2020年的52.97%提升至55.29%。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每个区县都有1家二级以上中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馆,全市中医总诊疗人次较“十三五”末增加57%。
推出11个数字化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应用
5年来,我市坚持改革创新、数智赋能,老百姓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治理,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9元。推进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连续3年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建成“美丽医院”483家、“智慧医院”67家,群众就医环境更舒适、流程更顺畅。
加快数字健康建设,推出“医检互认”“健康一生”“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健康体检一件事”等11个数字化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应用,群众就医更便捷、办事更方便。
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两地2346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推出生育服务登记等“川渝通办”事项11项,累计办理超63万件。
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
张维斌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更有保障。
积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出台了延长产假、加强孕育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措施。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育儿补贴政策,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压力。截至10月15日,全市申报育儿补贴的人数已经达到62万人。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目前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每年为390多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5.8万名失能老人提供用药指导、健康随访等上门健康服务,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72岁,较2020年提高了1.45岁;孕产妇死亡率由9.52/10万下降至5.71/10万;婴儿死亡率由2.7‰下降至1.92‰,三大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西部领先,群众健康福祉持续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