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鳌田园 |
 |
重庆辣来主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 |
美食是山城重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拥有华生园蛋糕、1:1高度还原重庆小面口感的预包装小面、馨田牌火锅油碟等众多被千家万户熟知的明星产品的大渡口区,无疑在重庆的美食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何让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搭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快车,让“重庆味道”香飘四方?近年来,大渡口区围绕打造中心城区都市乡村振兴新样板工作目标,致力于全面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高地,走出了一条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反哺本地优质原料供给,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项目为王建好“三大基地”
筑牢本地优质原料供给
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中,优质的原料来源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可谓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大渡口区,一场关于绿色、智能的变革正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大渡口区跳磴镇金鳌村、山溪村、石盘村等地,“粮油-芍药”生产基地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设。项目不仅将新建起温室、冻库、水肥控制间等现代农业设施,同时还将重点开展田块整治和土壤改良,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耕地综合效益”为目标,采取“粮油+芍药”套种模式,优化粮油+芍药产业链条升级,构建从基地种植到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旅游等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大豆及油菜籽共105吨,套种的芍药可产出250万支鲜切花、8万株种苗、100吨芍药鲜切片,为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正在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布局建设‘粮油—芍药’生产、蓝莓优新品种试验示范、生态种养循环示范‘三大基地’,采用恒温大棚、智能灌溉与施肥系统、精准环境检测与智能调控等科技创新种植模式为土地赋能,以绿色化、智能化手段保障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充足原料供应。”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提升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大渡口区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还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培育、营销和保护,支持农产品品牌认定,支持完成8场区域公用品牌选推活动,累计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5个。
招商引资助推补链强链
构建优质企业培育梯队
今年7月,大渡口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再度传来好消息:广东天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集团”)全国生猪总部项目正式落户大渡口区。
作为全市首个产值超百亿级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其落地不仅填补了重庆高端生猪产业链的空白,更以“全链条布局、多业态融合”的创新模式,建设现代化数智化农业精深加工产业园。产业园将建设年屠宰能力达200万头的生猪屠宰线,配套3万吨肉制品深加工车间、7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工厂以及3万吨级大型冷库,构建起从上游养殖到终端加工的完整、高效、现代化的生猪产业体系。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组建农业招商专班,为重点项目“一对一”解决用地、审批问题,推动科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链条融合发展。成功引进广东天农食品集团生猪总部、精深加工产业园、农文旅融合休闲观光基地;成立重庆市畜牧协会重庆产业分会,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加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大渡口区围绕麦制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15个项目,支持8家企业建设生产线和冷储设施,推动3个科研单位转化16个研发成果,支持3个村集体建设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涉农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加大政策、资源、要素支持力度和培育服务,大渡口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绩效评价视频答辩,全产业链实现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40%。从招商引资到建设园区,从龙头入驻到集链成群,大渡口区正成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往的投资兴业热土。
实施“农业+”业态融合
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金秋时节,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鳌田园,五彩斑斓的稻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依托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大渡口区在“金鳌田园”持续打造集原料种养和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五彩稻田”“七彩油菜”等田园景观1700余亩,各季节次第呈现的景区式田园景观加快成型成势。
“我们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金鳌片区和中梁山片区和美乡村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金鳌田园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吸引力,水电气讯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化覆盖,非遗研学路线常态化运营,被市商务委评为重庆最具消费魅力场景。”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乘着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东风,大渡口区大力发展展示农业、体验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农业+”多业态融合趋势日益显著,形成农文旅商工融合发展,为促进乡村建设和强村富民拓展了全新道路。随着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愈加澎湃,大渡口区积极探索“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和金鳌村、石盘村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等3个市级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成功争取并深入推进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设和村集体收益分配权继承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石林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30余宗,流转土地5000余亩,增加村民工资收入超50万元,农房户均租金上涨3倍以上。
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今年以来大渡口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7.5%,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20.83%。推动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大渡口区建设“都市田园、产村融合、数智赋能”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数说>>>
2025年上半年共接待拜访企业132家,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签署项目3个,引资2.05亿元。
1-8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同比增长8.3%,规上农产品工业总产值13.918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3.3777亿元,营业收入12.9621亿元。
上半年,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5.21%,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9%。
共培育“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授权32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个、重庆老字号5个。
刘钦 赖婧 图片由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