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回应“智能+技能”时代命题 主动求变砺行高职改革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回应“智能+技能”时代命题 主动求变砺行高职改革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写在邓颖超同志题词“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40周年之际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

  1985年10月14日,邓颖超重返红岩村时题词:“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

  邓颖超题词:“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

  (本栏图片由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提供)

  1985年10月14日,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村,挥毫题写“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这一题词,如穿透历史云层的光芒,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精准注脚,更加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独特篇章的传承征程。四十年时光流转,红岩精神从革命年代的信仰火炬,经岁月淬炼成为新时代的精神路标。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回望红岩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壮阔历程,更能深刻领悟这份历久弥新的思想伟力。

  题词引领开新局

  1985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回到重庆,驻足红岩,抚今追昔间百感交集。临别时,她欣然命笔,题下“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这是“红岩精神”作为科学命题的首次提出,更是邓颖超代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传承弘扬红岩精神的有力号召。

  在这一号召引领下,与红岩精神密切相关的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开创了崭新局面。由中共重庆市委与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共同编写出版的《南方局党史资料丛书》(六卷本),为立好立准南方局历史、推动红岩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石。1989年,《红岩春秋》杂志在重庆创刊,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刊名,成为学习、宣传和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阵地。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批复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加强中共南方局历史研究问题的意见》。此后,中共重庆市委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目标,逐渐形成以红岩革命纪念馆为主体,以宣传南方局革命斗争历史和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4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联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纪念南方局成立65周年座谈会暨红岩精神研讨会,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陆续出版,这些成果共同构成南方局历史与红岩精神研究、宣传的基本成果,进一步扩大其全国影响力。

  谱系入列启新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创新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整体性概念。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红岩精神名列其中。

  红岩精神的入选,进一步彰显了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价值,以及在全党全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充分显示了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赋予更高定位,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养成浩然正气,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进入新时代,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将传承弘扬红岩精神作为重大战略性工程推进。中共重庆市委把建设红岩文化公园纳入“十四五”规划,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红色文化地标;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抓好文化强市建设”,明确保护传承好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将红岩精神首次写入地方性法规,为研究与传承红岩精神提供法治保障。

  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到重庆当天就前往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调研,并要求“让红岩精神成为城市精神核心”,要“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2023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学术研讨会”,公开出版《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简明读本》,这是在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学术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概括总结了红岩精神的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2024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改革要求;2025年3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印发《红岩思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让红岩精神的传承弘扬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更凸显其作为“文化生产力”的传承力、凝聚力、创新力及影响力。

  赋能复兴谱新篇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重要论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当下,更显深刻与厚重。如今,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之重、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而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正是我们破局前行、攻坚克难的精神密码。

  从红岩村的雾都明灯到城市发展的万家灯火,从红岩先辈在困境中坚守信仰到新时代建设者在岗位上勇担使命,红岩精神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以改革举措为工作路径:一方面深化红岩精神学术研究,编纂出版《红岩文库》,挖掘红岩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契合点,推出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让精神内涵更贴近时代需求;另一方面优化红岩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建设红岩思政育人示范基地改革方案(2025—2029)》,将红岩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思政教育、公众教育各环节,推动红岩文化育人提质增效。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我们要将红岩精神融入城市肌理,植入市民生活,让其成为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的“压舱石”、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引航灯”、全体市民奋进实干的“动力源”,将这份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强大动力,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执笔:丁英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