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处理技术让A型血肾脏适配O型血受者三次落石,82名群众“应转尽转”41年守护一颗柚子 带富一方百姓交通枢纽商圈再升级复排升级 歌剧《尘埃落定》今日开演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酶处理技术让A型血肾脏适配O型血受者
三次落石,82名群众“应转尽转”
41年守护一颗柚子 带富一方百姓
交通枢纽商圈再升级
复排升级 歌剧《尘埃落定》今日开演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重庆

复排升级 歌剧《尘埃落定》今日开演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双双

  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10月11日—12日,重庆市歌剧院创排的歌剧《尘埃落定》将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连演两场。

  10月9日晚,记者在剧院看到,舞台已搭建就绪,灯光与多媒体设备静静待命;乐池里,乐队成员正调整音节,弓弦交错间流淌出熟悉的旋律;化妆间内,演员的歌声穿透走廊,时而激昂如高原惊雷,时而婉转似山间溪流。

  复排升级,在细节中尽显戏剧张力

  《尘埃落定》这部改编自阿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歌剧,自2018年创排至今已有7年时间,此次为冲击文华奖复排,主创团队从年初就开启了抠细节模式。

  “二少爷这段咏叹调,管弦乐的磅礴要和他内心的暴风雨精准呼应!”10月9日,在剧院内,导演廖向红正对着演员比画调度。

  “以前有哪些地方没呈现好,哪些人物成长线不够清晰,这次都重新打磨了。”廖向红说,复排的核心是让思想内涵更鲜明,戏剧张力更足。

  比如二少爷这个角色,剧中他多次追问“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终极命题。在复排过程中,廖向红特意强化了这一核心,通过音乐配合、演员表演与舞台调度等,使之更具感染力。“二少爷在剧中有一大段咏叹调唱完之后,配乐也会迎来一个高潮,同时加上灯光频闪和演员肢体的动作,把他内心的崩溃情绪外化给观众,让大家跟着他一起心潮起伏。”

  此次复排,完成了演员阵容的“新老交替”。28岁的年轻演员张丽雯接下“土司夫人”一角,这个角色要展现40多岁女性的稳重,演绎“母亲”与“土司夫人”的双重身份,还要处理与大少爷、二少爷复杂的人物关系,对于年轻演员来说难度不小。

  为了找到感觉,张丽雯买了两对沙包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贴近角色心境深沉的状态,从走路姿势到眼神落点,甚至用手指指人的力度,都是“土司夫人”的样子。每一次对角色有了新的理解,张丽雯也会更新自己的人物小传。

  除了人物刻画外,奴隶解放、解放军进藏的情节也进行了优化。“通过灯光聚焦、演员队形变化等,让‘奴隶制消亡’的主题更鲜明。”廖向红指着舞台尽头的官寨布景,“最后藏族群众喊‘自由’时,官寨会‘坍塌’,我们现在还在调整多媒体、景片和灯光的配合,就是要让那一刻的震撼直抵人心。”

  7年坚守,重庆歌剧的生命力密码

  一部真正的佳作,能够穿越时间周期,历久弥新。自2018年首演以来,7年间,《尘埃落定》已经巡演86场,并以中版、小版、音乐会版等形式持续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广介绍,正如该院的院训“艺术无限”一样,《尘埃落定》生命力的核心,在于剧组对精品的执着追求:“国庆中秋8天假期,从主演到群众演员,没有一个人休息,都在反复打磨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

  刘广说,《尘埃落定》有天然的观众基础,原著的大量读者会带着对书中人物的期待走进剧场,而剧组的努力,就是既要贴近原著,又要通过舞台艺术让人物更立体。“去年在成都演出,散场后观众拉着演员不让走,说‘这就是我心里的卓玛’‘二少爷的迷茫演到我心里了’。”这种认可让团队更有底气,计划明年开启巡演,让更多人看到重庆创作的艺术作品。

  《尘埃落定》的创排,也是重庆歌剧“硬实力”的体现。“我们的演员、乐队、舞美团队都是重庆本土培养的,70多年的历史传承,让我们不用‘临时组装’,拎起队伍就能演。”刘广自豪地说。

  下一站,从民族歌剧到现实题材

  “重庆是现代化大都市,歌剧代表着城市的艺术水准。当《尘埃落定》走进全国剧场,让观众看到重庆文艺院团的专业、看到重庆原创的实力,就是最好的文化输出。”刘广说。

  重庆市歌剧院正在筹备一部更具重庆辨识度的歌剧,或以智能制造为主题。“这部剧会更贴近时代脉搏,聚焦当下观众关心的AI、智能制造等话题。”他说,现实题材歌剧离生活太近,反而难把握,目前剧本已修改多次仍未定稿。

  这份打磨的耐心,正是重庆歌剧人从《尘埃落定》中传承的品质。“《尘埃落定》改了几十次,新剧也不怕慢。”刘广说,无论是冲击文华奖的《尘埃落定》,还是筹备中的新剧,剧院的目标始终不变,用歌剧讲好故事,让重庆的原创艺术走得更远,让更多人爱上重庆歌剧。

  10月11日晚,施光南大剧院的灯光将为《尘埃落定》亮起,这场“七年磨一剑”的演出,不仅是重庆歌剧人对文华奖的冲刺,更是他们对艺术、对城市文化的一份深情告白。正如廖向红所说:“当观众走进剧场,一定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戏剧的魅力、音乐的魅力、舞台美术的魅力,以及综合而成的歌剧的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