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器官移植技术迎来重大突破!10月10日,记者了解到,重医附二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首次通过酶处理技术将A型血肾脏“变身”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成功移植给跨血型受者。
今年初,重医附二院张克勤教授团队通过酶处理技术将B型血肾脏“变身”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身上。此次则是实现A型血肾脏的“变身”突破,证明了这项技术具备转化不同血型器官的普适能力,进一步攻克了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让数百万等待肾脏移植的患者摆脱血型匹配的束缚。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据介绍,肾脏移植必须严格匹配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否则受者体内抗体会在几分钟内攻击异型器官,引发致命排斥反应。
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合作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利用FpGalNAc deacetylase和FpGalactosaminidase两种特殊酶制剂,在低温机械灌注系统中仅用2小时就清除了A型血特有的抗原,成功将A型血肾脏转化为不受血型限制的“通用O型”肾脏,实现了快速的血型转化。移植到一名O型血脑死亡受者,肾脏迅速恢复功能,持续产生尿液,并在关键的前48小时内完全避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再次在临床初步验证了血型转化的可行性。
我国现有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百万,其中O型血患者约占等待移植名单的一半以上,平均等待时间最长。业内人士称,此项技术的成熟应用,有望大幅缩短O型血患者等待时间,显著降低移植风险和治疗成本,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机会。
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介绍,传统跨血型移植需要患者接受复杂的脱敏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还存在较高风险。该技术直接从供体器官入手,通过酶处理实现血型转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经济的解决方案。团队还在进一步完善血型改造器官的技术体系,未来其他器官也有望通过类似技术实现血型通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