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山区库区生态强县富民新路子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重庆综合应用场景建设以中医药国际化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着力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第012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积极探索山区库区生态强县富民新路子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重庆综合应用场景建设
以中医药国际化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着力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谏言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重庆综合应用场景建设

颜安

  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演进正深刻重塑产业发展格局与社会治理模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健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指引、开放度评价与激励政策,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这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地落实提供了实践指南,也为实现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锚定了区域实践的核心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走向综合应用场景落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关键要在路径选择、技术协同、数据治理等维度精准发力,让人工智能真正释放发展动能、构建开源生态、促进区域发展。

  精准定位聚焦实效,找准人工智能赋能综合应用场景建设的破局点。“小切口”是破题之钥。脱离具体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开发容易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唯有聚焦具体问题,才能避免资源分散、目标模糊。无论是政务服务中“企业开办材料智能预审”,还是工业生产中“设备故障实时初诊”,这些“小而实”的场景,既是业务痛点所在,也是人工智能赋能的最佳试验场。“大纵深”是提质之基。在选定的综合应用场景内深耕垂直领域,打造专业大模型与智能体,而非停留在“通用化浅层应用”。“快见效”是迭代之要。要以实战能力为检验标准,尽快嵌入业务流程并发挥作用,不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收集反馈、优化模型,形成“开发—应用—迭代”的良性循环。

  明晰路径分类施策,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综合应用场景无固定范式,需根据业务基础与发展需求选择适配路径,推动“全新开发”与“存量改造”同步进行。全新开发适用于尚无数字化基础的新兴场景,其优势在于摆脱既有技术架构的掣肘,最大化释放人工智能潜能。如针对“城市内涝实时研判”这一新需求,开发融合气象、水文、地理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突破传统监测系统的技术瓶颈。存量改造则聚焦现有核心业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在审批服务、监测预警、城市运行等成熟流程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即插即用”式效能提升。

  强化技术协同联动,构建“大模型+智能体”核心架构。人工智能赋能综合应用场景的效能释放,依赖于技术组件的协同耦合,关键是建立以“大模型为大脑、智能体为手脚”的体系构架,实现从被动应答向主动执行转变。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认知决策,扮演场景赋能的“大脑”角色。一方面,能精准解析模糊需求,当企业提出“了解惠企政策”的自然语言咨询时,大模型能自动匹配企业规模、行业、纳税等标签,生成精准的政策清单;另一方面,能拆解复杂目标,将“筹备文化活动”的笼统需求,分解为嘉宾邀约、议程制定、场地协调等有序步骤。智能体则是连接大模型与综合应用场景的桥梁,让思考得以转化为行动。通过大模型工具调用,对接日历系统预约会议、调用数据平台提取企业信息;通过任务编排,串联多环节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环境交互,将执行结果反馈给大模型,动态调整策略,形成“思考—行动—观察—再思考”的闭环。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实现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人工智能是数据驱动的技术,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场景赋能效果,关键在于围绕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精准、规范、可用的数据源。要抓好“采集—处理—标注”全链条治理,筑牢人工智能落地的“数据地基”。精准采集是前提,围绕应用场景定向收集数据,避免“大水漫灌”式囤积。规范处理是关键,通过去重、纠错、格式统一等步骤,剔除无效数据、补齐关键信息。以企业信用数据为例,整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消除“同企不同名”“状态不一致”等问题,为人工智能赋能信用评估提供可靠基础。专业标注是保障,针对具体任务对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通过精准标注让人工智能模型“学得准、辨得清”,从博学走向专精。

  细化步骤循环迭代,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综合应用场景落地是持续迭代优化的系统工程,需遵循“场景挖掘—智能体开发—业务迭代融合—训练调优—系统集成”的循环路径,稳步推进、逐步拓展。场景挖掘坚持“效益优先、风险可控”。梳理业务流程中高频、重复、标准化程度高的任务,优先选择“精度要求适中、数据基础扎实、成本效益匹配”的场景。智能体开发遵循“严控模式、小步快跑”。以单一明确场景为切口,清晰界定智能体的职责边界,选择合适的模型与平台,关联知识库,建立智能体输出结果审查机制,确保可靠性、合规性和业务适配性。业务迭代融合注重“无缝对接、安全合规”。平衡智能体与人工协同边界,配置智能体与人工之间的交互反馈机制,开展运行对比、跟踪纠错、安全审查和合规性审查等工作,对齐应用场景和智能体能力,筑牢智能体安全稳定运行防线。训练调优突出“量化评估、持续改进”。建立运行监测标准,记录工作效率提升情况,通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标,精准量化智能体对业务能力的提升效果。持续优化智能体算法、丰富完善知识内容、改进业务流程,缩小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系统集成聚焦“以点拓面、全链赋能”。基于初步成功案例,继续挖掘应用场景,实施智能化改造,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业务融合,实现从“单智能体应用、点上突破”向“多智能体协同、全链条赋能”的跨越。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处副处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