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幕下的江北区金融诉讼服务区灯火通明,一起保险纠纷案件正在夜间法庭有序审理。“不用请假,下班刚好赶上!”结束庭审的当事人李先生说。
这是江北区人民法院机制创新、体现便民温度的一项举措。今年8月运行以来,该法院夜间法庭共审理案件547件,化解纠纷182件,当事人对此项举措纷纷点赞。
现代金融作为江北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金融资产规模达3.5万亿元。庞大的金融交易体量也伴随着金融纠纷的增长,今年以来该院已审结金融案件14489件,诉争标的额约38亿元,其中大量案件当事人为工薪阶层、小微企业主等群体。“开庭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成为他们参与诉讼的难题。
“不少当事人反映白天请假很难,有的甚至在法庭上算起误工损失。”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副庭长陈丽蔚回忆,最令她难忘的是一位快递小哥的请求:“我真心愿意出庭,但我是快递员,我们站点远、人手紧,不好请假,当天一定要送完当天的件,就算抓紧时间送完赶过来,也差不多晚上8点,您看,法院能不能安排那个时间开庭?”
群众的难题,就是司法服务的切入点。为此,江北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夜间法庭机制。
一是错时提供诉讼服务,在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江北嘴设立夜间法庭,方便当事人业外时间应诉。
二是规范夜间法庭适用,出台《工作方案》,按照“自愿合法、高效便民、调解优先、安全保障”原则,经当事人同意,对法律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险纠纷和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愿且争议不大的案件可采取夜间法庭审理。
三是促推纠纷实质化解,按照“程序简化、调解优先、多元化解、即时确认”工作模式,在专门团队集中审理基础上,联动多个调解组织,协同化解纠纷。
此外,夜间法庭的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从单一庭审拓展至先行调解、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等多元司法服务,并与“金马在线”智慧诉服平台协同,构建起“线下+线上、全天候响应”的司法服务新体验。
江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熊德全说,未来,该院将与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广泛吸纳资深调解员、律师志愿者等优质社会资源,持续完善“夜间调解工作室”运行机制。同时,进一步拓展“金马在线”智慧诉服平台功能,发布夜间法庭申请指引、排期动态,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透明的夜间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