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平区开展“央地协同”“五微共治”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线索联合摸排专项行动 |
“非法集资花样多,高息诱惑是陷阱;养老投资要谨慎,莫把积蓄打水漂……”在梁平区蟠龙镇,方言快板声响起,手里攥着防非宣传折页的居民们将“金融夜校”活动现场围得严严实实。这一场景,正是梁平区深耕防非打非工作、守护群众“钱袋子”的生动缩影。
自开展基层网格防非打非模式试点以来,梁平区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创新构建“党建统领、政府统筹、宣教融合、多方协同”的共治体系,织就一张“全民防非、全域打非”的安全网,让金融安全的阳光照进城乡每个角落,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秩序稳定。
党建引领 “红色堡垒”扎根网格
近年来,梁平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作用,驱动打非工作走深走实。在农行梁平双桂新区支行与社区党组织共同建立的皂角社区金融网格驿站,身着定制“红马甲”的党员先锋们,成了居民眼里的“金融卫士”。
“李阿姨,您手机里这个‘高收益养老项目’别信,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金融网格员敲开社区商户李奶奶的门,手把手讲解风险点。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梁平的各个村社上演。
今年以来,梁平区推动农行梁平支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与皂角社区等45个村(社区)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建立“五微共治”协同机制,组建15支党员宣教队,开展“金融卫士”“红色宣讲团”等专项行动。同时,依托“1个核心+5大节点+1支志愿者队伍”的“151”网格打非体系,党员宣教队带着政策、知识和服务,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扫楼清街”、风险排查等行动20余次,累计覆盖群众超3000人次,让党建力量成为防非打非的“主心骨”。
聚焦重点 靶向宣教“走新”又“入心”
为切实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梁平区双线发力,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通过“梁平发布”等平台推送防非短视频、案例解析200余条,点击量超20万次;线下开展“金融知识院坝会”“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集中活动50场,发放宣传折页5万余份,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此外,为提升金融宣教的精准触达效果,梁平区围绕重点群体开展“量身定制”的精准宣教活动。聚焦老年群体,创新“方言快板”“防非顺口溜”等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在蟠龙镇、八角村等地开办“金融夜校”等活动,老年群体受教育面达95%;关注农村地区,组织“金融知识讲师队”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教村民识别“高收益理财”“养老项目”等骗局,惠及3000余人。
协同作战 多方联动织密安全网
防非打非绝非单兵作战,而是一场需要多方参与的金融保卫战。梁平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创新组织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联合摸排行动,将以往的防范非法集资扩大到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将摸排触角延伸到部门、基层网格、社会志愿者,印发《“央地协同”“五微共治”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线索联合摸排专项行动方案》,联合33个机制成员单位,在全区集中开展了非法集资、非法典当、非法放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线索摸排,为“央地协同”“五微共治”防非机制的创新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 近年来,梁平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摸排,查处各行业涉非风险30余起,清理违规广告30多处,整治“有照无证”经营主体20多家;同时与川渝毗邻地区联动,共办“金融知识院坝会”,建立线索共享、案件协查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防非打非一体化。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梁平区防非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维护区域金融秩序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防非知识知晓率97%,涉非投诉常年维持低位,2018年以来风险初期化解率100%,防非模式获国家打非联办肯定,经验在川渝贵执法交流座谈会上推广。
下一步,梁平区将持续深化“央地协同”“五微共治”品牌建设,推动防非打非与基层治理、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赵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