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500余场活动助力“金秋消费”摆脱低价“内卷” 谋求聚力突围城口发出全市首张林下经济生产服务设施所有权证北碚:为水库管理筑起科技屏障梁平 全域发力筑牢防非打非防线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1—7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
500余场活动助力“金秋消费”
摆脱低价“内卷” 谋求聚力突围
城口发出全市首张林下经济生产服务设施所有权证
北碚:为水库管理筑起科技屏障
梁平 全域发力筑牢防非打非防线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巡检带来“智慧眼”
北碚:为水库管理筑起科技屏障

  水库智能巡检应用系统

  “以前巡查水库靠手写记录、口头汇报,既怕漏记隐患,更担心数据‘掺水’。现在有了智能系统,打卡、记录、上报全流程留痕,责任清清楚楚,工作也更安心了。”北碚区水库巡查人员指着手机里的“巡检码”,道出了水库管理模式变革带来的“新气象”。

  北碚区现有35座水库,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承担着全区15万人饮水供给、20万人防洪保障的重要任务。2024年12月,该区“水库智能巡检”应用(全市水利领域唯一纳入区县“一本账”的应用)通过市级审批,首创“数字巡检图谱”,依托无人机、AI摄像头及“巡检码”实现全量巡检,整合多部门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同步出台《水库智能巡检细则(试行)》,目前智能巡查完成率、事件闭环处置率均达100%,为水库管理筑起了一道“科技屏障”。

  智能设备“铁面把关”

  斩断“人情巡检”链条

  “水利工程容不得半点‘猫腻’,必须用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管理的‘人情壁垒’。”北碚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为彻底破解水库巡检中的问题,北碚区制定《水库大坝数字化巡检方案》,方案覆盖土石坝、重力坝、拱坝等坝型,将坝体、溢洪道、放水设施等每一个关键部位都纳入监管范围。

  同时,投入无人机、AI摄像头等568台智能感知设备,搭配创新推出的“巡检码”——巡查人员抵达指定点位后,必须扫码自动打卡,系统实时提示巡检要求,发现问题需现场拍照、填写日志并一键上传至平台,整个过程全程留痕、不可篡改。

  “以前去偏远水库巡查,有没有到位、查得细不细,全靠自觉。现在‘巡检码’定好点位,无人机空中巡查,AI摄像头实时监控,想‘偷工减料’都没机会。”一位基层巡查人员说。截至目前,全区水库智能巡查完成率达100%,累计完成巡查事件5072件,问题闭环处置率高达100%。智能设备的“铁面无私”,彻底杜绝了“代打卡”“虚假巡检”等问题。

  数据共享“打破壁垒”

  实现管理监督全链条

  “以前各部门‘各管一摊’,水利局有水位数据,气象局有降雨预报,应急局有灾害处置记录,遇到紧急情况,信息传递要绕好几个圈。”北碚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水库智能巡检应用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茧房”。应用整合现有水量、需水量、预测降雨量等数据,将多部门信息归集到统一平台,实现水雨情、地灾点位等关键数据实时共享。无论是水库水位变化、降雨预测,还是隐患处置进度,各部门都能在平台上一键调取,确保水库安全巡检事件“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查”。

  今年1月,系统通过AI分析预测,发现工农水库可供水不足30天,立即触发预警。预警信息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同步推送至北碚区水利局、相关镇街及供水单位,各部门依据平台共享数据,迅速联动启动调水预案,从海底沟地下水库向工农水库补水,成功保障江东片区10万人饮水安全。

  “整个处置过程平台上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北碚区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成功处置各类事件5000余起,将6000多人劝离风险区域。

  制度保障“保驾护航”

  推动民生建设长效化

  “科技是利器,制度是根本。要把智能巡检的优势转化为制度规范。”北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强调。在推进智能巡检应用的同时,北碚区同步梳理形成水库智能巡检知识体系架构图,印发《水库智能巡检细则(试行)》。此外,北碚区政府已与重庆市水利局签订协议,即将在全市推广该应用。

  如今,北碚区水库管理已实现“效能提升、风险下降”的良性循环:人力工作量减少70%,管理成本降低43.5%,问题处理质效提升60%。从“人工靠自觉”到“智能靠数据”,从“信息不互通”到“数据全共享”,从“责任难追究”到“流程全留痕”,北碚区以水库智能巡检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保障民生”的新路径。

  彭光瑞 刘茂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