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刚子”火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RUC小浪花”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是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这则消息一出,一下子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其粉丝量从起初的1万,数小时内便突破2万。
在传统认知里,高校领导往往相对“神秘”。学生反映问题,多依赖邮件、意见箱等渠道层层转达,流程繁琐,反馈周期长。“人大刚子”的亮相,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被重视、被看见。“马上研究,尽快优化,照顾好自己的学生”,这样掷地有声的回应,让学生们看到学校领导并非遥不可及的管理者,而是与他们并肩前行的同路人。
张东刚在校园工作群中提出,“请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这一倡议,将这场沟通革新推向纵深。倘若各部门负责人都主动响应,就意味着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将全面触达学生日常,校园治理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场全校参与、师生共建的协同行动。
“人大刚子”走红,也反映出高校治理理念的深层转变。当下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思维方式与交流习惯已被网络重塑。高校想跟上时代,就必须主动拥抱变化,走进网络世界,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张东刚的做法,是一次高校治理模式的探索,打破了校园管理与学生间的“次元壁”,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当然,看待“人大刚子”走红,也需保持理性思考。账号热度能否转化为校园治理的长效成果,如何平衡线上互动与线下实际工作,怎样建立常态化的网络沟通机制……这些都是后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张东刚迈出的这一步,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它让人们看到,一所以人为本的大学,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智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其生活需求与情感诉求。
“人大刚子”的走红,是一场校园与网络的双向奔赴,既映照出学生对校园管理透明化、人性化的热切期待,也彰显出高校打破常规、主动作为的积极担当。期待更多高校管理者主动走进网络、贴近学生,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打造与学生共情、共担、共创的校园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