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就要来了!9月10日上午10点,“渝超”揭幕战门票开售,大麦网App开票后数秒内瞬间售罄,已提示“缺货登记”。据重庆市体育局,在接下来的8个月内,178场比赛将相继打响,城市的“肾上腺素”将在绿茵场上持续迸发。
“渝超”的到来,算得上是意料之内。今年以来,“苏超”在互联网上赚足了关注,线下的经济效益更是惹人艳羡。这几个月,“浙超”“赣超”“湘超”等地方性足球联赛密集启动。大家都已经迈开腿了,豪爽热情的重庆自然也“坐不住”。
不过,重庆办“渝超”,绝不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而是有自己的规划与考量。
来看一组最新数据:仅2025年上半年,重庆就举办了共计789场次区县级以上体育赛事,间接拉动消费高达117亿元。咋做到的?就以2025重庆马拉松为例,赛事期间,第三届重马消费月随之举办,推出了近100场丰富多样的消费活动,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上千万元,接待游客511万人次,拉动消费36亿元,同比增长5.71%。
重马之外,重庆还有“村BA”等本土体育赛事。可以说,重庆早就在赛事经济和体育消费上尝到了甜头,更深知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影响力、释放消费需求的重要意义。由此看来,办“渝超”,就是抓住全民足球热情高涨的窗口期,进一步落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现代化体育强市等顶层设计。
坦诚说,办好“渝超”,对重庆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村超”“苏超”珠玉在前,“渝超”免不了会被拿来比较——重庆的足球赛能不能凭山城风格出圈?赛事能不能吸引其他省份球迷奔赴山城?另一方面,“渝超”本质上还是群众性体育赛事。要办,首先就要办得让重庆人自己叫好。
出圈的关键,是本土特色。正如球迷桑建华所建议:相比“村超”,“渝超”应该更潮更魔幻;相比“苏超”,“渝超”应该更市井更好玩。群众视角的这四个“更”,为重庆办好“渝超”提供了错位发展的思路。此外,“渝超”将与重庆的红色历史、雄奇山水等特质有机融合,全面展示各区域的文旅、美食、产业等。守住赛事本色、突出重庆特色,“渝超”将刮起一股怎样的巴渝足球风?一切都令人充满期待。
和赛事本身的筹备一样,一系列消费活动也要更加给力。紧扣“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核心逻辑,“渝超”可以将消费场景进一步延伸至景区、商圈的角落。如,推出“观赛+旅游”主题线路,提供赛后爬武陵、游三峡等多样选择,延长观众停留时间。特别是,要借势当前火热的“票根经济”,广泛联动餐饮、零售品牌,推出“凭门票享折扣”类活动,把观赛人群转化为消费人群,推动文商旅体农联动发展。
小小足球,活力无限。从重马的激情奔跑,到“村BA”的乡土狂欢,再到“渝超”的绿茵角逐……一个个“渝字号”体育赛事,共同勾勒出巴渝大地精彩纷呈的运动图景,更为城市注入发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