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学校商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蒋晨同学斩获职教组就业赛道金奖,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入围全国总决赛并摘金的历史性突破。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以务实举措和扎实行动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教师何为”这一关键命题?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以“高质量”为建设标准,以“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围绕“顶层设计、师德铸魂、双线并进”三个维度发力,聚力锻造一支兼具工匠精神与专业能力的“良匠之师”,以教师之强支撑职业教育之强。
高位设计定方向
精心绘就制度改革路线图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勇立时代潮头。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以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提升人事管理服务效能为核心,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生长动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人事制度落地。学校发挥党组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体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组,开展基层调研与反复论证,科学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累计召开40余次人事制度改革专题会议。围绕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关键领域,出台系列人事人才管理制度。
评价体系改革,推动教师评价实现精准分类。学校发挥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通过量化指标考核教学成果、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学生管理成果等。针对教师队伍差异化发展情况,实施分类分层评价:专任教师按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三种类型设置职称评审标准;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党务工作者分别建立职称评审指标;完善非教师序列专技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实现人才发展精准赋能。
坚持优绩优酬,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学校秉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修订分配制度、薪酬办法、考核办法等,完善优化薪酬结构,将工作报酬同工作业绩紧密挂钩,按照为学校所作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标志性成果的奖励分配力度,在效率优先前提下保障教学、管理、服务队伍之间的公平,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与创新活力。
一系列制度出台,一项项举措落实,实现了用“制度之力”推进“教师之治”,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修德立行铸师魂
涵养身正为范的仁爱之师
以跨学科的形式,引领学生接触财务机器人的全新领域;以“线上线下相融合”,创新“三变”教学模式;为永川、石柱等地财政、教育系统做业务讲座,为各中、高职院校传授教改经验……
扎根教学25年,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师陈祥碧以爱岗敬业、奉献担当,铸就了无悔的教育人生。
像陈祥碧这样的育人榜样,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德技双馨、身正为范”的光辉形象。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地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涵养常态化、规范化,引领教师以德养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制度筑基,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生态。学校制定《中共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委员会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硬指标”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中,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新风尚。
选树典型,凝聚榜样力量砥砺奋进。学校开展校级评优评先工作,选树“重财教书育人楷模”“重财四有好老师”。打造“明德大讲堂”,邀请全国“时代楷模”等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树起榜样旗帜,引领更多教师永葆教育初心、坚定理想追求。
多元培训,涵养教师教书育人情怀。学校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纳入培训内容,举办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班、“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会,组织教师参加多项专题学习,弘扬师德师风正能量。
调研整治,构筑从严从实稳固防线。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各党总支、各职能部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面自查,校领导带队采用多种形式对分管领域、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实施全覆盖专项调研,引导教师明底线、知敬畏。
以“德”为先、磨炼品行。学校聚焦铸魂立根、创新培养模式,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培育出一批批胸怀大爱、善学乐教的仁爱之师。
双线并进提师能
引领教师实现全方位发展
作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第六期会计青年英才(后备),章君老师潜心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主参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46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重庆市一等奖。
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深厚的学术造诣、卓越的工作业绩,铸就了示范典型、专业标杆,展现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涵要求。
在学校看来,有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此,学校以内培外引、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在“方法创新、体系升级”的变革中,实现教师育人能力与综合素质量质齐升。
聚力内培外引,以“引凤”之举广纳贤才、凭“育林”之策精心培育。
学校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设立专项人才引进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工作、项目资金、住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已引进各类人才265人,其中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9人。采用柔性引才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学,邀请行业内的技术骨干,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提供指导。引进了20多名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40多名技术骨干来校担任产业教师。
在引才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校企“双元双带、全员轮岗”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对新进教师开展入职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分层分类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等举措,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以平台搭建丰富教师教学经验、以实践交流赋能教师优质发展。
学校围绕校企动态交流,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期选派教师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选派教师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运营管理等,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走进校园,带来先进教学经验与前沿生产技术,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学校引领“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精准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将“新工科”“新商科”技术融入课程开发,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已形成“师德铸魂、人才引领、实践赋能、创新驱动”的立体化格局,将进一步以改革创新开拓强师优师新局面,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重庆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秀月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