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本期读书版,三本佳作带我们回溯峥嵘岁月,触摸精神根脉。它们分别从文献汇编、群体研究和口述叙事等不同维度,引领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思考民族命运与个人选择。这些著作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让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跨越时空,为当下注入前行力量。
——编者
百年变局激荡寰宇,红色血脉奔涌新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明赓续的战略高度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重庆市委指示精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新华出版集团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组织编纂了《红岩文库》。这既是一项以学术匠心守护精神根脉的文化工程,也是以历史主动回应时代之问的具体实践,更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底色的创新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重大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中共重庆市委与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共同开展南方局历史资料征编和研究,编写出版了《南方局党史资料丛书》(六卷本),为开展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89年,《红岩春秋》杂志在重庆创刊,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红岩春秋》成为学习、宣传和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阵地。
2004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共重庆市委在重庆举办了纪念南方局成立65周年座谈会暨红岩精神研讨会。会议期间,推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大事记》(修订本)、《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图集》《见证红岩——回忆南方局》等成果。同时,正式宣告“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资料研究编写工作小组”的成立,并确立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使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的研究、宣传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南方局历史资料研究编写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重庆市和其他南方各省党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推出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播出电视文献片《千秋红岩》。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李忠杰总主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在2008年至2017年之间相继出版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群众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军事工作》《红岩精神研究》《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新四军》《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文献选编》等卷。这些重要图书的陆续完成,共同构成了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研究、宣传的基本成果,高质量完成了中央交办的光荣任务。
长期以来,中共重庆市委高度重视南方局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目标,先后整治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周边环境,修复建成曾家岩广场;新建红岩革命纪念馆新陈列馆,完成红岩革命纪念馆改造工程,建成红岩广场;维护和开发利用了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团旧址和化龙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从总体上形成了一个以红岩革命纪念馆为主体,以宣传南方局革命斗争历史和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7年,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红岩革命历史资源,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整合为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负责保护红岩革命文物、传播红岩精神和管理红岩景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和所属革命遗址群。其中红岩村、周公馆、《新华日报》营业部、中共代表团驻地、“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桂园旧址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红岩文库》聚焦红岩革命历史文化研究,系统整合红岩革命历史遗址文物及考释、档案文献整理与解密、书信诗文辑录、口述史料汇编、影音资料修复、历史研究深化、理论阐释创新、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读物等多元载体形态,构建多维立体的标志性成果体系。它不仅是史料整理、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的生动教材,更是贯通活化历史资源、弘扬传承精神、赋能时代新人的红岩文化育人链条的重要支撑。《红岩文库》既为党员干部淬炼党性提供鲜活教材,也为青少年培根铸魂打造红色课堂;既为文旅融合注入文化灵魂,也为城市发展厚植精神底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红岩文库》的编纂出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理论学术价值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框架下,系统构建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体系,进一步丰富中共党史、抗战史、统战史等研究内容,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经典范式;其历史研究价值在于以权威的史料、丰富的文献和大量革命遗址全面呈现革命实践场景,用学术话语阐释精神密码,为百年大党永葆初心提供历史注脚;其现实借鉴价值在于立足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布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解码红岩精神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守正固本与转化创新的辩证互动,为破解新时代信仰培育难题提供智慧启迪,为应对全球价值观交融碰撞贡献中国方案。这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历史与未来的使命担当。
当历史的烽烟凝为书页中的思想结晶,当先辈足迹镌刻成精神图谱的永恒坐标,《红岩文库》必将以学术的深度、思想的温度、传播的广度,铸就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丰碑。
(作者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本文为《红岩文库》总序节选,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