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维协同 交叉贯通 构建“双创”育人新生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打破屏障 “小芽编程”为学前儿童插上创造力的翅膀重庆大学 创新引领海洋硅藻规模化制取西南大学 厚植“双创”沃土 澎湃青春动能重庆医科大学 铸就医学创新高地 培育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四川美术学院 以艺术之翼“智探九天” 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竞逐创新展“翼”飞 青春逐梦向“新”行
第010版:智汇八方 博采众长·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维协同 交叉贯通 构建“双创”育人新生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打破屏障 “小芽编程”为学前儿童插上创造力的翅膀
重庆大学 创新引领海洋硅藻规模化制取
西南大学 厚植“双创”沃土 澎湃青春动能
重庆医科大学 铸就医学创新高地 培育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四川美术学院 以艺术之翼“智探九天” 服务航天强国建设
竞逐创新展“翼”飞 青春逐梦向“新”行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美术学院 以艺术之翼“智探九天” 服务航天强国建设

  四川美术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重庆赛区获金奖和冠军争夺赛亚军

  从神舟十七号、二十一号气韵恢宏的飞行任务标识,到匠心设计的登月服,中国航天正以独特的“美学表达”惊艳世界。

  当中国航天以兼具科技与美学的形象走向世界时,一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智探九天‘艺’飞冲天”团队功不可没,他们以艺术为笔、科技为墨,用跨界创新将中华文化基因与航天科技深度融合,让大国重器不仅拥有硬核科技,更焕发文化之魂。

  近年来,这支以四川美术学院硕博学生为骨干的“智探九天‘艺’飞冲天”团队,在负责人梁炯光的带领下,以“让航天装备既有科技筋骨,更有文化血脉”作为不变的追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依托学校“载人航天创新设计研究院”等平台,不断探索,将专业知识成功运用于项目实践。

  “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专业实践平台,鼓励我们参与各类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迅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梁炯光表示。

  目前,团队已推进开展了月面弹跳探测机器人、空间在轨操作机器人、空间站情感化陪伴机器人、多模态月面作业机器人等航天装备概念设计。

  值得关注的是,该团队不仅注重功能与外观的契合,更将中国文化元素与形态巧妙结合,设计了月面机器人等一系列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作品,为中国航天装上“文化引擎”。譬如,由团队参与设计的登月服的红飘带,来源于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意向。

  “智探九天‘艺’飞冲天”团队用创新实践证明:当千年文脉邂逅尖端科技,不仅能铸就航天事业的“硬实力”,更能涵养民族精神的“软实力”,让中国故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在星辰大海间持续回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