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岗成算计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阅兵空中梯队将呈现4大亮点深圳经济特区今天45“岁”了以军在加沙地带致死多少平民?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暑期档破110亿,释放了怎样的文化信号当泼天流量“泼”向李福贵们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文化绿洲”
第012版:时事·评论
上一版   
试岗成算计
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
阅兵空中梯队将呈现4大亮点
深圳经济特区今天45“岁”了
以军在加沙地带致死多少平民?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暑期档破110亿,释放了怎样的文化信号
当泼天流量“泼”向李福贵们
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文化绿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文化绿洲”

刘纯银

  暑假期间,每天到重庆图书馆看书的民众络绎不绝。据媒体报道,仅7月1日至8月18日,重庆图书馆的读者总流通人数就达到42万余人次。

  炎炎夏日,许多市民选择在室内避暑觅清凉。在重庆,图书馆成了市民认可和喜爱的“清凉驿站”。读者“42万+”的数据里,藏着市民对精神滋养与夏日清凉的双重期盼。炎炎夏日,图书馆成为大家争相前往的“文化港湾”,甚至一些图书馆一座难求。这种景象,折射的不仅是市民避暑的刚性需求,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态的深刻变迁。

  “蹭凉”只是表象,“求知”才是内核。过去,商场、地铁站多是市民夏季纳凉的首选地,如今图书馆成为新热门选择,恰恰标志着公众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正在从“纯功能性”向“功能与内涵并重”升级。市民选择图书馆“避暑”,不仅因为这里有免费的空调,更因为这里能提供精神上的“清凉”——一种在喧嚣都市中难得的心灵宁静和知识滋养。市民选择的变化,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的进步。

  这种现象,生动诠释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吸引力。图书馆能成为夏日顶流,与其环境舒适、资源丰富、服务周到密不可分。免费的网络、便捷的借阅系统,以及针对暑期推出的各类文化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公共文化空间。这充分证明,只要公共产品供给精准到位,就能有效引导公众从“被动纳凉”转向“主动求知”,实现公共场所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热闹,为人们思考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了新视角。高温天气之下,如果能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纳入城市防暑纳凉体系,让其承担起“文化避暑”的新功能。这既是对现有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是对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升级。同时,面对热情的市民,如何确保服务质量、阅读环境不打折,成为图书馆新的考验。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调查研究,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座位供给、优化配套设施等方式,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文化绿洲”。

  从“避暑”到“读书”,从“纳凉”到“纳心”,暑期图书馆的热闹,照见的是公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向往,考验的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这份“甜蜜的负担”,应该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