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么高效的地方,这样办事太不应该了。”蔡先生有些愤懑。近日,他在办理灵活就业补助时,一直打不通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电话,跑到现场一看——工作人员竟然一直把电话机听筒悬放着。“怪不得一直打不通。”他找到了媒体反映此事。
公共服务热线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连心线”,其核心功能是为群众答疑解惑。蔡先生反映,“从上午8点50分开始拨打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电话,一直打到11点30分左右,全都提示占线繁忙”。人为制造的占线,让本应畅通的渠道失效。群众被迫上门,让公共服务的“便民”初衷打了折扣。
那么,电话听筒被悬放,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呢?相关负责人解释,“是工作人员午休的时候放的,下午办事的群众过来得比较早,还没来得及放回去”。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蔡先生办完事差不多2点40分,已经到了上班时间,而且电话就在工作人员手边,但听筒一直没有放回去。
也就是说,这种行为不排除是有意为之。其目的大概是,群众来电减少了,工作任务和压力就减轻了——这,显然是一种懒政表现。虽然该负责人称,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电话AI得到自动回复,但AI回复很多时候“驴唇不对马嘴”,并不能替代人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例如,此前某市高新区对外公布了三部公租房登记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却将其中一部电话听筒拿起,人为制造占线,导致咨询电话打不进来,被媒体曝光。政府热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应该保持畅通。须知,悬放的是电话听筒,悬空的却是工作作风。这类行为给办事群众带来不便,更让公共服务变了“味”,也破坏了大家对“杭州高效”的良好印象。
把听筒放在一边很容易,建立可信的好口碑却很难。无论故意还是疏忽,这种行为都不应被容忍。事情发生后,浙江本地媒体及时曝光,引起了当地高度重视。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被分别处以诫勉和通报批评处分。各地各部门也应以此为戒、举一反三:既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服务热线真正“热”起来,也要加强作风建设,用行动彰显为民服务的态度,让群众诉求得到回应。
公共服务的温度,体现在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高效办理中。唯有摒弃“懒政思维”,把悬放的听筒放回去,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