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快打造“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
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加快打造“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加快打造“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

高昊 孟煜昊

  不久前,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主持召开外贸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建成“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更好助力企业一体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面对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重庆亟须突破传统外贸服务模式,构建高效协同、智能便捷的“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这不仅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更是塑造重庆制度型开放新优势的战略支撑。要着力筑牢线上平台根基、织密线下服务网络、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

  筑牢线上平台根基,打造数字服务“智慧中枢”。线上平台是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的“神经中枢”与核心引擎,重在提升效率、拓展功能、优化体验。一要构建统一高效的综合服务门户。强力整合市场监管、海关、税务、外汇、商务等部门涉企服务事项,将企业注册备案、通关报检、出口退税、外汇结算、出口信保等高频业务全面纳入“单一窗口”。深化“一企一码”数字身份认证,实现企业一次认证、全网通办、业务协同,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企业办事由“最多跑一次”向“零跑动”转变。二要打造智能精准的贸易促进中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企业画像”与“市场画像”双轮驱动的智能匹配引擎,深度分析企业产品特性、出口记录、信用状况,动态追踪全球重点市场消费趋势、政策法规及风险信息,实现贸易机会精准推送、潜在客户智能匹配,并嵌入智能翻译、在线洽谈、电子签约及信用认证等模块,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语言沟通、信任建立等方面的痛点,显著降低跨境贸易门槛。三要构建开放赋能的生态服务网络。以平台为核心,安全接入银行、保险、国际物流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资源,打造覆盖金融、物流、法务、财税、认证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生态圈。利用区块链保障数据安全可信和大数据洞察产业链动态,提供基于贸易数据的普惠金融、汇率避险、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与维权等高附加值服务,实现从单一政务办理向全产业链深度赋能跃升。

  织密线下服务网络,夯实专业服务“实体支撑”。线下服务网络是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深度赋能的关键载体,重在精准触达、专业支撑、资源集聚。首先,完善节点布局,下沉专业力量。依据外贸产业分布,在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实体化外贸综合服务中心,配备通晓国际经贸规则、熟稔目标市场法规与文化、精通外贸全流程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服务队伍,将中心功能从信息的“收发窗口”转型为企业的“解难中心”和“赋能前哨”,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其次,壮大服务主体,提升供给能力。大力培育本土龙头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一揽子”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其全球网络和专长,为企业提供国际并购、跨境投融资、知识产权全球保护、国际贸易摩擦应对等高附加值服务。最后,强化展会功能,拓展市场通道。提升西洽会、智博会等展会实效,设立集贸易配对、供应链金融、信保担保、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专区”,提供“一站式、现场办”服务,高效促进贸易成交。建立系统化“渝企出海”参展支持机制,为参加广交会、汉诺威工博会、CES等顶级国际展会提供展前辅导、展中对接、展后跟进的“全周期”专业服务。

  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激发综合服务“乘数效应”。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是服务体系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重在数据驱动、流程重塑、技术赋能。夯实数据底座,驱动互联互通。建设全市统一、权威的外贸大数据中心,强力整合分散在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及各类平台的企业信息、物流状态、税收记录、外汇收支、信用评价等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企业全景画像”和“贸易全景图”,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实时同步、同源一致,为精准服务和高效监管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创新协同机制,重塑服务流程。推行“分类处理、双线协同”服务模式,将出口退税、原产地证等标准化、流程化的业务全面引导至线上平台自助办理,实现“智能审批、秒批秒办、结果电子化”。对国际市场策略制定、复杂贸易谈判、知识产权诉讼、重大贸易摩擦应对等需深度交互和专业研判的高价值事项,建立“线上预约预审+线下专家深度服务+线上反馈跟踪”的闭环服务机制,确保复杂问题得到高效、专业的线下解决,过程与结果在线上可查可溯。融合前沿技术,拓展服务边界。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开发功能强大、安全便捷的移动端应用,支持企业随时随地处理紧急通关、查询物流轨迹、接收预警信息、申请线上融资。线下服务中心配备智能交互终端,支持刷脸或“一企一码”便捷登录,自助查询打印业务单据。建设外贸服务“云课堂”,将线下优质的政策解读、实务培训、市场策略、风控管理等课程资源数字化,辅以直播互动、在线答疑,实现培训资源的广覆盖和可持续利用,赋能提升外贸企业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