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装电动扶梯后,居民出行更便捷,如今扶梯日均使用量超2000人次。记者 何春阳 摄/视觉重庆 |
 |
大坪街道组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电梯厂家等单位召开现场办公会,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
 |
工人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电梯基座。 |
 |
工人在进行扶梯施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
核心提示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围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释放一系列重要信号,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阶段。
在基层一线实践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精细治理、区域协同,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日,渝中区大坪街道一座安装投用的电动扶梯,就提供了生动注脚——在相关各方联动协同和接续用力下,一件涉及居民出行的民生实事办好了。这桩民生实事也让我们看到,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内涵式发展”,正在城市各个角落悄然绽放。
“这电动扶梯安装得太好了!以后接娃儿再也不用穿马路啦。”7月22日下午,渝中区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居民李方兰接孙子放学后,从金象世家地下通道坐电动扶梯到长江二路93号一侧。刚出通道,李方兰就碰到了社区副主任肖祖斌,她拉着对方边称赞边道谢:“多亏你们,为这事费了好大的心哟。”
一部电动扶梯,何以让居民如此激动?原来,这片区域属于老旧小区,老年人口相对密集且配套设施落后。此前长江二路93号附近过街地下通道仅有步行阶梯,老弱病残出行不便,行人在此横穿马路的情况屡禁不止,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周边群众,党委政府也为此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推动解决。在“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引导下,相关各方联动协同、接续用力,找资金、强技术、重长远,最终通过“精耕细作”的微改造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这桩民生难题。
这件民生实事为何要办
1.6万余居民出行不方便
长江二路93号一侧,属于典型的城市老住宅区域,包含了马家堡社区、七牌坊社区等,常住人口16000余人,老年人占28%。尽管居住人口稠密,但老旧小区缺乏相应生活配套,居民必须过马路到对面的街区采购生活用品。
不仅如此,这一带还分布着三所小学、两所中学、两个公交站点、两条轨道交通站点,人流量巨大。可以说过街道路不仅是周边居民“必经之道”,也是许多人通勤往来的要道。然而想过街,只能经过数十级梯坎走金象世家地下通道,或者在长江二路和大坪支路中间违规横穿马路。
“都晓得横穿马路很不应该,但我们岁数大的,走楼梯膝盖痛,遇到落雨通道湿滑得很,更害怕一不小心摔跤。”73岁居民韩顺禄在马家堡社区居住了30多年,他说周边住着很多老街坊,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无奈只能冒着危险横穿马路。
矛盾愈发显现,是在2013年。当年全市逐步推进在地下环道加装电动扶梯,有关部门经研判后认定金象世家地下通道虽为商业体,但代行了市政设施功能,将其纳入了当年加装电动扶梯的专项工作。但由于金象世家地下通道的产权问题,加之通过勘察发现地质条件复杂、加装费用高昂,地下通道通往长江二路93号一侧加装电梯的计划一直未实施。
除了“堵”还需要想办法“疏”
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
为了劝阻大家走地下通道过马路,相关部门绞尽了脑汁。比如在道路两边加装栏杆,但长江二路93号是大坪消防救援站,门口无法增设栏杆,仍然让不少人“有机可乘”。
2022年,渝中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巩固提升工作,加大力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大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兴东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街道一共招募了40名交通志愿者,就驻扎了15个在那一带。”张兴东说,可消防救援站前面无遮挡区域太宽,志愿者从左边拦,有人就从右边走,从右边拦就从左边走。最后只能每隔十米左右就站一个志愿者,中间花坛站两个,大坪支路路口站三个,“这样才勉强拦得住。”
持续数月的劝导产生了作用,却依旧治标不治本。张兴东说,由于无法彻底杜绝横穿马路的行为,这里时有交通事故发生。当地交巡警曾经做过统计,将其标注为辖区安全风险较高的地方之一。
去年5月,大坪街道收到辖区近150名居民联名建议,要求在金象世家地下通道靠消防队一侧通道加装电动扶梯。延续多年的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这个事情确实是民生难题,除了‘堵’必须想办法‘疏’,只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大坪街道城管支队大队长乔耀辉说,为此,街道会同渝中区交通运输委等部门,多次邀请当地居民一起参加调研和座谈。
作为热心居民,韩顺禄等人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当时专门数过,高峰时段经过地下通道的行人1个小时达1300多人,人流量真是大,确实需要更安全有效的过街办法。”
钱从哪来?如何施工?
各方携手施展“绣花功夫”破题
2024年6月初,作为渝中区人大大坪代表组代表的建筑专家汪源来这里接待选民时了解到此事,开始加入破题行列。
汪源多次到现场实地调研,做出了“加装电梯可行”的专业判断,并以人大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改造该区域出行设施。
6月20日,在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上,张兴东也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和具体困难向时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积光一一讲来。该民生实事很快被列为第二季度主任接待日的待办事项。
2024年8月,何积光再次召集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财政局等单位召开专题推进会,研究部署项目推进事宜。随后,大坪街道又协同社区、设计单位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进一步论证加装电动扶梯的可行性。
按照曾经的设计思路,拟在两条通道加装上下4部电动扶梯,大约需要资金200万元。这笔钱从哪里出?通道地理位置特殊,地下结构复杂又该如何确保安全施工?
“我们找了渝中区城市建设档案馆、市档案馆、市人防办等单位,都没有找到当年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大坪街道项目办负责人何浪生说,不了解相关历史资料,就无法准确掌握建设电梯区域的建筑基础资料,只能重新进行地质勘察和建筑结构安全鉴定。
一个个难题接连抛出,但没有让各方畏难止步。经过多方论证,长江二路93号区域适老化改造被纳入大坪袁家岗-菜园坝-南纪门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由大坪街道负责推进建设。项目完工后,加装的电动扶梯及相关配套设施移交区城管局管理、运行及维护。
设计空间精确至毫米级
方案修改20余稿确保项目安全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设计人员多次到现场论证可行性,反复优化设计,方案都修改了20余稿。
“电机需要往地下深处放,而下面是轨道有红线保护要求,施工队只能左边往下锤一毫米,右边再往下锤一毫米……”何浪生全程参与了施工建设。他回忆,为了保证轨道线路和两侧挡土墙安全,设计及施工团队穷尽所有办法,将设计空间精确至毫米级,最终才满足了安装要求。
马家堡社区居民陈仁福对当时的场景记忆尤深:“那下面全是青石头,打都打不动,安装确实恼火。”
不仅如此,通道壁就是住宅区旁的护墙,通道底下的钢筋结构和旁边的住宅也是连在一体的,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墙体承重结构,给周边居民造成风险隐患。
针对现场实际,大坪街道组织设计、结构专家、施工、监理以及电梯厂家等单位召开20余次现场办公会,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终确定在长江二路93号地下通道靠近爱尔眼科一侧加装1台600MM的电动扶梯,同时在靠近大坪消防救援站一侧加装1台无障碍助力平台。
“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打了‘退堂鼓’,这事都进行不下去。但为了真正维护好群众利益,各个层面都想尽了办法,绝不让这个事情掉链子。”渝中区人大城环委主任委员赵敬梅说,今年初,新任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焕伦接过“接力棒”后,也在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区人大城环委、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始终发挥监督协调作用,助推项目加快实施;大坪街道从前期谋划到项目施工,更是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突破层层障碍做好这项“民心工程”。
扶梯日均使用超2000人次
“小确幸”汇聚起民生“大幸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5月,电动扶梯和无障碍助力平台顺利加装完毕,经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检验合格并取得监督检验合格报告。6月16日,项目部组织进行了分部分项验收并合格。6月26日,长江二路93号区域适老化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扶梯正式投入运行。经测算,如今扶梯日均使用量超2000人次。
“最近好多婆婆爷爷都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感谢我们,说以后再不用爬梯坎,也不用违规穿马路,大家高兴得很。”马家堡社区副主任马曦说,有了电动扶梯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通过这件事,我们也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工作‘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切含义。”
“这部扶梯可以说是靠大家‘一锤接着一锤’‘敲’出来的。”大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搭建“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共治平台,联动更多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把“独奏曲”变成“交响乐”,把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汇聚成民生“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