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村民反对强制收费,建议游客绕行,从别的路进入古镇。”据报道,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运营方因门票问题和村民产生分歧。当地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并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
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祥地,瑶里古镇素有“瓷之都、茶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除三座老建筑外均免费开放。然而前不久,运营方突然在瑶里村多个入口处设卡,要求游客购票进入,入村费为30元,景区套票则为110元。此举直接导致民宿入住率下滑,影响了当地商户生计。在多次沟通未果后,村民自发开展了这场“引导行动”。
瑶里古镇之所以吸引游客,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肌理,更在于村民所维系的烟火气。当景区以保护之名设卡收费,使得通行路径变成“收费通道”,生活场景成为“售票景观”。而门票收益与村民关联甚微时,这种“守资源者难享其利,开发者独获其益”的利益失衡,便催生了“村民引导游客逃票”现象。
古镇因村民而鲜活,村民因古镇而受益。景区与村民应当是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瑶里古镇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从免费开放聚集人气,到收费运营追求收益,再到村民疏离、游客流失,一些古镇也走进了“零和博弈”的困局。反观乌镇、平遥古城等成功案例,乌镇让村民参与民宿经营,门票收益反哺社区建设;平遥古城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鼓励村民从事特色经营。这些地方的村民不会张贴“逃票指南”,是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景区兴则自家旺”的道理。
古镇的价值,在于“古”的底蕴,更在于“人”的活力。开发古镇不能只追逐商业利益,更要让历史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化解古镇开发中的矛盾,关键在于重建景区与村民的关系,实现收益共享。设置门票无可厚非,但收费的前提是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例如提取部分收入用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等。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保障村民的话语权,广泛吸收村民的建议。只有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景区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他们才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抵触者转变为守护者。
古镇之美,既在于山水与建筑的交融,更在于人与故土的共生。唯有让景区与村民成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才能让古镇既保留历史的厚重,又充满生活的温度,真正实现“开发为民、保护惠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