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荔枝
冷链运输即采即发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7月17日上午9点,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已是烈日高悬,村支书秦翠蓉忙着将刚采摘的荔枝打包装车。
“放心,今天采摘的荔枝下午就能发货。”秦翠蓉的电话突然响起,这已是她今天接到的第三个订购电话了,她匆匆挂断,铃声马上又响起。
这天,第九届“涪陵荔枝采摘节”启动,睦和村200多亩荔枝迎来丰收,预计今年将有20万斤荔枝陆续上市。
上午9点过,气温直逼40℃。荔枝林里,果农们头戴草帽,肩上搭着湿毛巾,穿梭在层层叠叠的枝叶间,剪枝、下果、装筐……忙得不亦乐乎。
种植大户徐礼云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说,今天早晨他五点过就起来采摘荔枝了,一连装了十几筐,都是通过京东冷链物流现摘现发。
涪陵南沱镇自古就是荔枝、龙眼的重要产地。这几年,南沱镇巧挖林地存量空间,结合农村四旁植树、“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项目发展了500余亩荔枝经果林。村里还通过举办采摘节打响了品牌,线上订单越来越多。今年,面对持续高温天气,村里提前对接冷链物流,每天早晚各发一次货,确保采摘的荔枝即采即发。
在村农服中心,几辆冷链车正停在院坝里,村干部们蹲在地上,忙着分拣、打包、贴单,每一单荔枝都用泡沫箱装着,底层装着冰袋,上层铺着隔热棉。“冰袋、泡沫箱这些打包耗材都是村里自采的。”秦翠蓉顺手拿了个泡沫箱,掂了掂,说道:“你瞧,省下包装费,往重庆主城发5斤荔枝,运费只要12块钱。光今天就寄出去20多单呢!”
不知不觉,已到正午。荔枝林里蝉鸣声此起彼伏,与果农们采摘的沙沙声、打包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热火朝天的“田间交响曲”。
守护老人
买药、送饭、修空调忙不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重庆连续三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热浪蒸腾。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沙坪坝区渝碚路双巷子社区网格员李学敏正在老旧楼栋间巡查,衬衣后背早已被汗水洇湿。这时,她的手机响起,听筒里传来90岁独居老人马爷爷焦急的声音:“小李,我屋里空调不制冷了,闷得心发慌!”
“马爷爷别急,马上到!”李学敏立刻叫上社区志愿者许生。两人顶着烈日,一头扎进没有电梯的老楼,快步冲上四层。推开马爷爷家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许生退休后练就了一手修理小物的本事,他熟练地检查后,发现是过滤网被积尘堵得严实。拧螺丝、拆网、冲洗、装回,空调重新送出清凉的风。
时针指向11点整。汗还没干透,李学敏的手机又急促响起。82岁的独居曾爷爷声音里透着不安:“小李,我的高血压药吃完了,家里没人,这大热天……”“曾爷爷您别担心,在家等着,我这就去买!”
李学敏叮嘱许生再帮马爷爷检查一下其他电器,自己则转身小跑下楼。药房不远,买好药,她疾步走向曾爷爷家。老人接过药,眼中忧虑化开,不住念叨:“这么热的天,真是辛苦你们跑一趟……”
11点20分,李学敏匆匆走进社区食堂。准备为6位不便出门的老人准备午餐。她利落地协助工作人员分装好饭菜,拎起保温箱,再次踏入门外灼人的日光里,赶往下一个需要她的门栋。
渝碚路街道老旧楼栋林立,80岁以上的高龄失能、独居老人有68位。酷暑之下,买菜买药、水电维修这些日常小事,对他们而言都成了困难。正是像李学敏和许生这样的网格员、志愿者一次次叩响房门,一趟趟奔走不息,为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便利添了一份保障。
电梯巡检
检修故障保居民出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翰书
“叮!”随着电梯来到一楼,维保工沈振好额头的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滴落,橙色工装马甲后背浸出大片汗渍。持续高温天气,让户外电梯进入故障高发期。在九龙坡区,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市政电梯维保班组,他们每天奔波在20多个点位间,要在高温环境里工作近6个小时。
7月17日上午9点,沈振好和同事刘涛背着10多公斤重的工具包,来到位于石坪桥龙泉路一处人行天桥旁的直升电梯。在熟练地关停电梯、掏出工具后,开始了检修工作。
“机房是电梯的‘大脑’,高温容易导致线路老化、部件过热,是每次巡检的重点。”沈振好擦了一把汗,手持检测仪表,紧盯着跳动的数值,直至确认每个部件的参数都在安全范围内,才直起身呼出一口气。
紧接着,沈振好进入电梯轿厢顶部,对井道风机和钢丝绳缆作进一步检查。透光不透风的玻璃外墙,让整个密闭空间宛若一个巨大的蒸笼,5分钟不到,人就感到憋闷、汗流不止,而正常维保一座直升电梯,至少需要半个多小时。“轿厢顶部不足1.5米高,人只能半蹲或弯腰作业。”但这对于沈振好等电梯维保工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如果说密闭的直梯井道如同“蒸桑拿”,那么户外扶梯,则是电梯维保工必须直面的“铁板烧”。当天上午10时,沈振好和刘涛来到杨家坪步行街一座人行天桥扶梯,为下沉式井道内的梯级链条添加润滑油。“高温天气,老旧电梯更容易出故障,零部件会因热胀冷缩而卡顿,必须加密检查频次。”刚忙完的沈振好一边拿出手帕擦汗,一边打开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高温天气下,市政电梯的正常运行,对群众出行更为重要,我们就算热点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