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党的作风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是党的初心使命、思想原则、组织宗旨、党性要求的外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从坚持学深悟透、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抓实抓细等维度着手,固本培元持续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
坚持学深悟透,在思想淬炼中把稳作风建设“方向盘”。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是坚持原原本本学。理论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这就需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章党规党纪、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内容,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锤炼优良作风,确保学习有质量。二是坚持联系实际学。党的作风建设包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习作风等多方面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不能搞成“孤立式”“悬浮式”学习。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岗位职责,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实效。三是坚持触类旁通学。学习只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要掌握科学方法,因地制宜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基层调研等方式,在深学细悟中扎实练好基本功,将学习成果充分运用到自身工作生活中去,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突出问题导向,在全面查摆中找准作风建设“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是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基本原则。一是用好正反“两面镜”。要经常进行政治体检,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与先进典型对照。要通过反面典型案例强化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刀刃向内查找“违规吃喝”“层层加码”“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作风问题。二是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以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的心态,打好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三是把“问题清单”转变为“成果清单”。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销账一个;对需要长期推进的问题,要紧盯不放,制定整改计划表,明确阶段性目标;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复杂问题,要强化多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最终让“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强化落细抓实,在日常习惯中树好作风建设“风向标”。抓落实是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落细抓实,学得再好、问题查摆得再准,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硬功夫。一是以身作则当标杆。要率先垂范当表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全面加强党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当好作风建设“模范生”,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二是用实绩实效树形象。作风建设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必须强化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用实效检验的工作导向,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得到落实。三是让好作风成为日常自觉。要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增强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自觉,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闯“雷区”,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的滋生蔓延,让好作风成为日常习惯,进而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