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加快打造消费金融发展高地从六个向度加快打造全球设计之都以青春经济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重庆如何加快打造消费金融发展高地
从六个向度加快打造全球设计之都
以青春经济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库对话

重庆如何加快打造消费金融发展高地

  江北区观音桥“我在重庆”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对外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举措,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和环节,强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供给,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近期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状况指数——2025中国消费金融指数,重庆消费金融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三,消费金融综合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势,已成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一个战略制高点。重庆如何加快打造消费金融发展高地?聚焦这一主题,重庆日报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谈谈他们的看法。

  ——编者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涛

  专访嘉宾: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黄潇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磊

  持续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重庆日报:如何结合重庆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黄潇:一是依托山水都市景观与流量经济优势,构建数字化、沉浸式消费金融场景体系。重庆作为山水都市,应充分挖掘山城夜景、滨江岸线、后街支巷、楼宇天台等地域特色,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消费场景,构筑多维立体的消费生态。消费金融产品应深耕地域特色,围绕城市地标、数字文创、邮轮演艺等创新消费形态,按照“一品一策”设计小额分期等消费金融产品,实现场景与金融的无缝融合。二是围绕智能化产品集群,打造“消费+产业+金融”联动的消费体系。依托智能化产品制造企业,推动汽车金融、家电金融、绿色消费信贷与产业链联动发展。如推出“新能源车购置+换电金融+车险保障”一体化服务,或在家装、家电更新中嵌入“分期+补贴+保险”的产品组合,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与本地产业互促。三是推动多元金融机构协同创新,提升供给能力与服务多样性。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功能互补。银行专注中长期消费融资,消费金融公司聚焦小额高频信贷,汽车金融深耕车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小贷公司下沉县域消费金融领域,打造差异化供给体系,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与提升适配度。

  孙磊: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金融机构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是统筹惠民生与促消费,依托“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综合场景,整合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发挥消费金融践行普惠价值的功能性定位,契合民生消费场景小额、灵活、高频的特性,辅助做好高效便捷的融资支持,形成一站式民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二是协同政府共建新市民消费监测平台,动态跟踪多类消费指标,据此调整补贴政策,引导消费信贷服务方向,推动“消费场景+消费金融”深度融合,构建“权益保障—能力提升—场景适配”的传导链条,形成可持续的消费升级路径。三是推动“科技—金融—消费”良性循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金融服务为支撑手段、促进消费为最终目标,增强消费金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消费供给保障能力,满足消费需求资金融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构建消费金融产业生态链条

  重庆日报:怎样构建完整的消费金融产业生态链条,提升重庆消费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黄潇:一要以“场景链”为核心,打造多元消费触点和沉浸式金融入口。持续加大在以旧换新、智慧出行、教育培训、文旅消费、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重点领域消费金融的服务力度,打造线上线下协同的场景闭环。二要以“技术链”为支撑,构建全面覆盖、智能高效的消费金融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数字重庆建设的支撑赋能,建好数字社区、数字乡村,打通消费金融覆盖的“最后一公里”,扩大公共消费数据开放。提升消费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水平,强化“数据+算法+算力”核心技术赋能,不断提高数据挖掘、风控建模、客户画像、客服机器人等的服务效率。三要以“政策链”为引导,提升平台开放水平,推进消费金融创新试点。依托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渝金通”数智金融服务平台,推动跨行业数据共享、跨地域产品流通、跨机构模型共建,夯实支撑消费金融生态繁荣的政策基础。四要以“治理链”为保障,形成智能监管与行业自律协同机制。注重化解行业风险,制定出台适合金融消费公司的专门监管标准,进一步规范消费助贷收费标准,深化“银行—助贷平台—担保机构”之间的联动协作,提升消费金融领域的协同治理水平。

  孙磊:构建“开放、合规、全面、协同”的消费金融产业生态链条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重庆消费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一是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创新与变革。助贷、联合贷款、联合运营等新型业务模式的涌现具有内在合理性,监管框架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包容性,为金融创新预留制度弹性。二是以坚决的态度实施监管政策。必须通过穿透式监管及时遏制违规操作,防范逆向选择。同时,从业者也要积极拥抱监管,防微杜渐,主动进行自我纠正,防止问题累积给行业带来不可逆的损失。三是以全局性思维解决政策传导问题。可将与金融核心主业关系密切但非系统重要性机构交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由其实施属地化监管,充分发挥地方监管资源在信息获取与响应效率方面的优势,解决当前跨业态、跨区域业务引发的监管真空问题。四是以跨界思维解决市场发展难题。当前,消费金融领域机构间合作关系呈现复杂化与高耦合性特征,可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深化发展实现功能解耦,推动产业链跨界深度融合,助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重庆日报:在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该如何进一步着力?

  黄潇:一要构建多维动态信用体系,提升信用服务对长尾群体的覆盖力。将水电缴费、社保缴纳、线上交易、房屋租赁等“准公共信用数据”纳入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并与征信系统对接,打造行为信用模型,提升对流动人口、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精准化服务水平。同时,鼓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准信用贷款”等首贷产品,推动更多信用边缘群体实现“信用首进、信用上移”。二要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前置嵌入,落实“设计即合规”。建立市级金融产品评估机制,将明示成本、冷静期、无感授权、风险提示等机制前置嵌入金融产品设计流程。加强消费金融领域宣传教育,增强防骗意识,提醒防范非法代理催收、App诱导授信等风险。三要构建“智能识别+主动干预+分级处置”消保新体系。在技术层面,推动AI情绪识别、图计算风控、智能合规引擎等工具的部署,实现用户投诉实时预警、风险客户动态识别、纠纷化解自动分级。在制度层面,推动消费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网信、公安等共建“黑灰产”治理平台和信息联查通道,打造前端精准识别、中端合规响应、后端司法协同的闭环式消保体系。在执行层面,在各级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分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小额纠纷快速解决。

  孙磊:健全信用体系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双基石”。金融机构应从金融业务全流程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等维度开展具体工作。以马上消费为例,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客户的服务体验和权益保护,以严格的流程管控提升客户金融需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构建健康生态,以多维有力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举措,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一方面,要加强全流程管控。强化消保评审关口作用,覆盖公司产品和服务设计研发、宣传营销、信息披露各环节,充分保证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合法权利;夯实消保事中监督管控,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中的作用,持续推进产品服务优化;加强消保事后考核评价,以检查为手段,以考核为抓手,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消费纠纷。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构建运转高效的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文化和习惯,引导合理借贷、理性消费,自觉防范、抵制非法集资及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如成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重庆)设立的“马上消费调解工作站”在两江新区揭牌成立,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调解服务,让纠纷化解工作更靠近前端、更深入基层,进一步助力化解金融矛盾,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